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音乐类专业统考合格线上五分段统计表
2024-01-3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四川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音乐类专业统考合格线上五分段统计表

详见:https://www.sceea.cn/Html/202401/Newsdetail_3521.html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创办于1999年,前后经历了10年本科办学和10多年高职办学。1999年,学校前身四川师范大学南洋学院成立;2002年,学校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2007年,在四川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外事学院基础上组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2013年,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7年,被列入“十三五”规划升本院校;2021年,通过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现场复核;2021年,被列入四川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学校办学条件总体高于专科高职学校设置标准,数字校园基础设施高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   学校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重点打造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现代服务、医学健康等 5 大专业集群,开设 3 年制高职专业 69 个和“3+2”贯通培养专业 19 个,初步建成 15 个专业群,以群组建 6 个专业学院,专业建设机制和特色进一步彰显,专业服务产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学校现有成都和眉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602亩,校舍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5亿元,图书馆藏书195万册。全日制在校高职专科学生16000余人。设信息技术学院、城市建设与设计学院、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等6个专业学院,东坡书院、明德书院、致远书院等3个社区学院和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眉山校区校园建筑,沿着山势和坡地,高低起伏,“山校相映”,建筑群落疏密有序,疏林草坡相得益彰,校园环境非常漂亮。眉山校区也是智慧校园,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全苹果IMac一体机或电子白板系统,无所不在的数字化交互,能让你体验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活。“国际范”更是眉山校区又一个亮点,学生公寓里,每层楼都有自助洗衣房和干洗房,每层楼都有健身房,校内IMAX3D电影院,让你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最新的国内外大片。而成都校区则有非常完备齐全的教学、生活设施,东湖碧波荡漾、水天一色,伴书山上林木众多、曲径通幽。整个校园植被茂盛、四季繁花,被誉为“花园式”学校、四川省最美校园。《林师傅在首尔》、《青春驿站》等众多影视剧组外景拍摄地都选择在了成都校区。      “十三五”期间,获批全国职业院校首批养老服务类专业示范点 1 个(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建成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骨干专业 1 个(艺术设计),获批省级现代学徒制专业 1 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建成省级民办高校质量提升计划重点特色专业 3 个(物流管理、汽车运用与维 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成省民办教育协会骨干专业 2 个(软件技术和智慧健康服务与管理)。建成各类省级课程 20 门(精品课程 1 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6 门、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程 3 门、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 4 门、课程思政示范课 6 门);建成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2 个。   “十三五”期间,建成各类科研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总数7个。承担5项省级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主持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累计获得厅局级以上课题290项,其中省部级6项,获批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297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37部;发表学术论文2480篇。建立了国省校三级师生竞赛体系,学生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 135 项、省级奖项 398 项。学校将入学质量等级为 E+的学生培养到毕业时质量等级为B+,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现有各类教师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48.92%以上,硕士学位及以上占比55.86%,“双师型”教师占比54.48%,专任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四川省优秀教师”2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1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1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2人、“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3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根据“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版”显示,学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位列全国民办高职院校第12位、全省第2位。   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21个,校内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室226个。建成了西南地区唯一的卡尔拉得汽车实训基地等多个世界技能大赛项目培训基地,上线了西门子4.0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建成了成都地铁10号线全真实训环境、阿里巴巴全真立体仓库的现代物流实训中心、西南地区最大的京东校内实训基地等。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建筑工程实训基地1个,省财政支持的民办教育汽车实验实训中心1个,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3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有力促进了实践教学改革和学生技术技能提升。  学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500余家大型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先后开设“四川蓝光嘉宝订单班”、“成都地铁订单班”、“蒙牛集团订单班”、“京东订单班”、“伊藤洋华堂订单班”、“元迪教育订单班”、“万科订单班”、“北汽银翔订单班”、“四川现代汽车订单班”、“成都力方订单班”等20多个知名企业订单班。校企合作紧密,合作成效显著,为改善办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学校先后与韩国、英国、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进行交流与合作。从2013年开始,每年有近100名学生出国留学。采取联合培养模式,两年后在取得国内大学专科文凭的同时,还将获得国外大学的本科文凭。为了鼓励同学们刻苦学习,让优秀的学生实现继续升造的愿望,学校执行省教育厅“专升本”政策,每年都有超过500名的学生升入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医学院等本科院校继续学习。为了提升全院学生的学历层次,积极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联系,已开设建筑经济管理、汽车服务工程等几十个自考本科专业。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就业,启动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与四川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建设厅等单位进行沟通,保障了各个职业资格认证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连续10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先后获得“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教育扶贫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扶贫记功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行为得到了包括时任教育部长陈宝生,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四川省高等教育协会原会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四川大学原校长卢铁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俞仲文等众多教育名家的高度肯定,认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体制机制好,管理模式好,民办院校就应该这样办!”
  • 阿坝职业学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学校简介阿坝职业学院(原四川民族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四川藏区公办综合型高职学院,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学校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富集的阿坝州,坐落于中国古羌城—茂县,距成都157公里,国道213线、成兰铁路(成都—兰州)、茂北路(茂县—北川)、茂绵路(茂县—绵竹)等交通干线贯穿全境,已融入成德绵“2小时”经济圈。校园环境优美,地势平坦宽敞,空气清新,文化气息浓厚,是广大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场所。学校占地面积26.3万㎡,已建成校园面积13.4万㎡,校舍建筑面积10.2万㎡,校外实训基地1000余亩。建有功能齐全的教学大楼和实训大楼,舒适温馨的学生公寓,开阔标准的运动场,藏书15万余册的图书馆。学校设6系3部,即农牧系、教育系、医学系、工程技术系、艺体系、经济与管理系、基础课教学部、继续教育部和中职部,开设高职专业:生态农业技术、畜牧兽医(高原畜牧业方向、藏兽医方向)、民族表演艺术(藏羌歌舞方向)、民族传统技艺(唐卡绘画方向)、旅游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小学教育、护理、软件技术、休闲体育、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学前教育、导游等14个专业,开设中职专业:幼儿保育。学校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深化产教融合、校地、企合作和产、学、研、用一体的发展方向,按照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点、民族地区特色的民族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
  •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市锦江区
    学校简介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及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现有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两个校区。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学校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合并私立川北文学院,组成公立川北大学,迁址四川省南充市,改称川北大学。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3年,原重庆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师生进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四川师范学院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我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四川师范学院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整体并入我校。学科门类齐全。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第十批博士授权单位,举办有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建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数学、心理学、中国史、物理学、化学)、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9个本科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4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建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国别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0个,建有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师资力量雄厚。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我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校教师先后获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人,中宣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34人,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9人,“四川省千人计划”14人,“天府万人计划”10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19人,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师德标兵等共43人次。另外,学校还特聘了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杰青”等20余位高层次人才。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及省级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创办有1所具有33年历史的“校中校”——四川师范大学美育学校。学校建有“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168项、省级项目710项,其中,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各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流课程20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部,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59项,学校获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96项(其中一等奖31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优秀硕士论文6篇,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近三年获得奖项49 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10项)。办学75年来,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先刚、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郭鸿为代表的30余万名各类毕业生,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科研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学校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与长足进步,科研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获批国家级项目共计279项,其中国家人文社科类项目共计立项155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24项;获批省部级项目341项。获批省部级以上科学成果奖86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批2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5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5项。获授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登记256项,学校综合科研经费共计7.8亿元,保持了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对外交流广泛。学校是四川省高校对外交流中心之一和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资格和接收澳门地区保送生的高等院校,是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培养各类层次的境外留学生,并开展各类层次、不同国别的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在韩国延世大学、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合作建立了2所孔子学院,与巴基斯坦佩德罗中学共建孔子学堂,是“中文联盟“成员;建有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下设东南亚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泰国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与韩国世宗学堂总部合办“成都世宗学堂”。学校在办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合办“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合办“绘画专业本科教学项目”。社会服务有力。学校是“国务院民族团结先进集体”,长期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尤其是教育事业发展,设有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四川省高校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四川省分中心、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培训中心、四川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全国首家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培训基地等省级培训及研究机构。长期定点帮扶甘孜州理塘县、凉山州普格县,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专,结对帮扶阿坝师范学院、四川文理学院。2017年,学校牵头成立C5教育精准扶贫联盟;2020年,学校成立“四川乡村振兴学院”(总部),并先后在仪陇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苍溪县、达川区、巴中市、恩阳区、普格县、理塘县、凉山州、绵竹市、遂宁市、岳池县、南部县等地区挂牌成立四川乡村振兴学院(分院),助力精准脱贫,振兴乡村发展。四川师范大学扎根巴蜀大地办大学,服务治蜀兴川新战略。新时代,全体师大人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把学校发展成为人民教育家诞生的摇篮、优秀校长成长的基地、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转化的平台、国家和四川省教育的高端智库,认真履行四川师大引领区域教师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传承创新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能力。目前,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和谐,朝气蓬勃,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 成都东软学院成都市成华区
    学校简介成都东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投资举办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兼顾留学生教育和专科教育,并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学校位于成都市郊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风景区,校园独具川西园林特色,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目前,在校生16000余名,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国家创新创业战略背景下,面对“互联网+”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巨大需求,学校依托东软IT产业优势以及成都软件产业的环境优势,秉承“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理念,明确了服务IT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已发展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的特色高校。学校与东软集团、华为、百度、腾讯、京东、阿里巴巴、微软、英特尔、IBM、SAP、惠普、思科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教育合作关系,运用产业和行业发展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具、新应用”持续更新教育教学,有50%的专任教师具有产业经验,同时与多所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坚持OBE-TOPCARES方法学,紧紧围绕“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国际合作”三个关键词,深入推进混合式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校有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专业4个,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课程9门,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课程1门,四川省线下一流课程4门,四川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5门,四川省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1门。创新的教育模式以TOPCARES教育方法学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借鉴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改革成果,依据IT人才能力要求,创造性地构建了综合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八大能力体系(技术知识与推理、开放式思维与创新、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态度与习惯、责任感、价值观、应用创造社会价值),形成了以OBE为导向的TOPCARES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学校强调“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安排上,实施“1321”学期设置:1个学年3个学期,其中2个基于案例和项目的理论学期,1个集中训练的实践学期。学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既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能力将拥有的知识不断创新和迅速应用到实践中去。强化外语应用能力学校注重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常年聘请十余名外籍专家和教师从事英语、日语课程的设计、开发与教学。“立体化”和“行业化”特色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上有实质性的收获,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构建了“六有八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和因素实施监控,实现了教学质量保障有目标、有标准、有监控、有评价、有反馈、有改进。三校三地交换学习东软教育在国内有三所本科高校,各有特色,分别位于四川成都、辽宁大连和广东佛山。成都东软学院的学子可以在就读期间自愿选择前往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或者广东东软学院相关专业交换学习一年,以获取第二校园学习经历,感受区域文化,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促进自身多元化发展,了解区域产业发展状况,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良好的教育环境条件数字化校园校园内遍布31000余个信息节点,网络覆盖全部教学区、宿舍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获得需要的信息。学校中心机房互联网接入带宽为40G,充分保证学生上网的需求,采用全千兆综合布线,100余台高端服务器搭建应用服务平台,超大存储阵列容纳海量信息,为学校IT教学、科研与在线实验平台提供坚实保障。所有教室均为全空调、多媒体一体化教室,配置多媒体投影设备、扩音设备和教师工作用机,学生可以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完成相关的验证性实验和部分综合性实验。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职称学历高、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10余名外籍专家和教师参与英语、日语和专业课的教学。学校十分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从东软集团、思科、SAP等知名企业聘请60余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授课能力的教师到学校授课,同时定期选派在校教师到东软集团的相关企业参与开发。 实验资源 学校建设了虚实结合的实验实训教学环境,现有77个实体实验室和4A柔性学习实践教学云资源,服务于全校42个本专科专业。全校建设有计算机类实验实训中心、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实验实训中心、数字艺术实验实训中心和计算机基础实验实训中心四个实验实训中心。依托学校4A柔性学习环境与“笔记本大学”特点,教师可以在任何一间多媒体教室访问云资源,将教室变成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较好地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学校与东软集团、东软睿道、东软思芮、索尼(中国)、中国移动、ARM、苏宁集团、亚马逊、NetEye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教育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了14家联合实验室。学校实验室均为开放实验室,在完成实验教学后,面向各专业学生全面开放,为师生从事科学研究、真实项目开发、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活动创造条件。图书馆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图书99万余册,藏书体系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动漫、艺术、外语、医学医疗等为重点并覆盖经济学、心理学等其它学科门类,实行藏、借、阅、查、咨、习一体化的全网络、全开架服务模式。图书馆还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馆藏电子图书130万余册(含电子期刊)。与学校所有学科专业相关的多个电子图书数据库,每年不断更新,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持和保障。 学生可在校园内随时以有线、无线方式接入学校数字图书馆,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爱好进行电子图书的选择与阅读,亦可方便地对学校图书馆藏书进行查询、续借等操作。
  • 四川工商学院成都市郫都区
    学校简介四川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始建于2001年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4 年设置为独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5年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建有成都和眉山 2 个校区,分别坐落在成都市郫都区和眉山市东坡区。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明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坚守“三心三实”的办学初心,践行“崇工重商、理实兼优”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坚持“根植地方、应用为径、开放融合、学以致用”的办学思路,确立“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立足地方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2076.15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1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196元;各类实验实训室239个;馆藏纸质图书231.83万册,图书馆内建有“三苏”文化馆;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83个。网络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网覆盖全校。师资队伍 学校在编教职工1170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33.61%;硕士、博士学位占比69.43%。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师德标兵、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等30余人;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3个。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二级学院11个,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6大学科门类。近三年建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7个;10余次在全国全省专业建设会上作经验交流,30余所兄弟院校来校考察学习;学校承担省(市)级教学科研项目450余项,获得各类教学科研经费600余万,获得省市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4项。转型改革 学校于2016年被列为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实施转型发展“一二三行动计划”,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机制保障”四大工程,实现办学思路“四个转向”。转型改革经验2次被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题报送省委省政府等四大班子,并转发至全省各地(市、州)和各高校学习推广,先后8次在全国全省作经验交流;典型案例10余次被媒体报道。2018年被评为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优秀单位和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建设“以文育人、德才兼修”“开放融合、服务地方”“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三大办学特色。立足“东坡故里,千载诗书城”,建设以“三苏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实施“五位一体”文化育人工程,打造“三苏文化”校园。推行“四个融入”,实施“两个转化”,近三年完成服务地方项目50余个;搭建思政实践育人平台,在凉山州盐源县实施“四百科教帮扶工程”,推广作物新品种及新技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9000余万元,学校成为全省唯一一所连续3年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定点扶贫民办高校。践行“三联四融”创新创业模式,2016年起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8项、双创竞赛获奖111项、学科竞赛获奖60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获省级众创空间等荣誉。人才培养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围绕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应用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重点面向“新工科”“新商科”,探索以“产教融合、实训贯通”为主要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开放式办学,通过校地、校企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中兴通信学院等5个现代产业学院;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近三年,本科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5%,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为96.28%,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5%以上。已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6万余人。党的建设 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践行“强化三大建设、凸显四大功能”的党建工作模式,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依法治校,健全基层党组织,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成效显著。图书馆党支部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通过验收,获“四川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个学生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1个教师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建工作创新案例在全省作交流。民办高校“党建改革”获省级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支持建设项目。学校声誉 近三年,学校荣获“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园林式校园”“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改革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图书馆”“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杰出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在线2019年中学信赖的四川省十大本科高校。2019年“中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位列四川省同类院校第一。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连续五年(2017-2021年)跻身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行列,其中2017年、2018年、2020年三年综合实力排行四川同类民办大学第一。面向未来,学校将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内涵建设、转型改革、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精准施策,认真整改,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建成全国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
0.1482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