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2024年报考定向培养军士院校须知
2024-06-2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24年浙江省报考定向培养军士院校须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艺、法、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是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10年9月从杭州市文华校区迁址至浙江省海宁市连杭经济开发区长安新校区。学院2014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2015年获批浙江省首批十所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本科高校之一,2016年当选为浙江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7年顺利完成省教育厅高校教学巡回诊断检查,2018年通过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2019年获批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获评“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2020年获批浙江省“五个一批”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现代皮革之都、著名观潮胜地——海宁,交通便利,紧临沪杭高速公路和杭浦高速公路,在建的杭海城际铁路直达学院,离浙江财经大学下沙校区、杭州临平直线距离10余公里。学院占地938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300余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10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80个,教学设施齐全,生活设施优良,校园环境幽雅,是“浙江省十大最美校园”之一。undefined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有11个教学单位,即金融与经贸学院、财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信息学院、法政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创业学院、体育部和继续教育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0余人,外聘教师1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约占总数的3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约占总数的85%。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000余人。学院专业设置紧密结合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现有36个本科专业,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公共行政管理领域。现有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区域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慈善法治与社会治理、财税理论与政策等应用型学科方向。学院教师以应用型科研为导向,完成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课题,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院人才培养。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和实践育人,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与海宁市人民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共建14个行业学院和研究院,建有11个实验实训中心(含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与省内外一大批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300家,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园,构建了凸显经管特色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明显,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就业率近三年均在96%以上,居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前列。用人单位综合满意度指标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指标多年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名。毕业生中还涌现出了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浙江教育十大年度新闻人物等一批优秀毕业生代表。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留学深造打造平台。开展学生游学、带薪实习和交换学习,攻读MBA和国际硕士等多形式的合作交流项目,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20多所院校建立合作机制。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AC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国际化办学走在全省独立学院前列。学院实施学生转专业制度,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修读辅修专业。学院设有东方学苑奖学金、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对外交流奖学金等近20项各类奖学金,获奖面达50%以上。当前,学院秉承“进德修业,与时偕行”的校训,遵循“立足浙江、依托母体、创新发展、塑造特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德才兼育、产教融合、开放协同”的办学理念,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正朝着经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不断奋进。
  • 浙江大学杭州市西湖区
    学校简介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亲自联系浙江大学,18次莅临指导,对学校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描绘了高水平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在1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秉承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设有7个学部、37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家直属附属医院。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占地面积6223440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787万册。截至2020年底,学校有全日制学生60739人、国际学生5596人、教职工9674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2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4人。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学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   浙江大学紧紧围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涌现出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4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位“八一勋章”获得者、1位全军挂像英模、5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6位“最美奋斗者”和210余位两院院士等杰出典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   浙江大学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十二五”以来,学校多项科研创新指标保持全国高校前列,作为牵头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6项;《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敦煌学等文化传承创新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今天的浙江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传播与创造知识,弘扬与引领文化,服务与奉献社会,坚持“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统筹推进“五大体系”“五大布局”“五大战略”,加快走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 温州商学院温州市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学校简介温州商学院是浙南闽北赣东唯一一所商科类本科院校,坐落于永嘉学派发源地、中国民营经济先行地——温州。学校南依“玄门圣山”大罗山,北邻“浙南威尼斯”三垟湿地,距机场和动车站均仅半小时车程。校园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央视热播剧《温州三家人》等剧组曾来校取景拍戏。学校肇始于1999年创办的温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2005年合并成立独立学院——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谷超豪亲笔题写校名,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孙义燧担任名誉院长。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浙江省第一所由独立学院成功转设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温州商学院。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教授担任校长。学校获批列入浙江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荣获温州市“推进温州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浙江省4A等级平安校园等称号。学校充分发挥“精干、高效、灵活、务实”的民办机制优势,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平安发展,以传承和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为己任,赓续“经世致用”永嘉学派思想,秉承“砥志砺行、与时竞进”校训精神,践行“成长会做人,成才会做事”育人理念,立足温州,面向浙江,辐射全国,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商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走出了一条具有温州辨识度的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办学之路。2019年至2022年,在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上,学校连续四年位列中国一流民办大学、择校顺序双第一。学校下设金融贸易学院、管理学院、国际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共有21个本科专业和10个专科专业,在校生15000余人,形成了以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为主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传播学和设计学协调发展的专业集群。学校坚持服务地方,紧密对接温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有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温州研究基地、温州市“两个健康”研究院、温州市“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2019年位居“独立学院转设高校科研综合竞争指数”全国第一。课题成果多次获中央、省、市领导批示肯定,其中《中国地区金融风险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宏观调控理论创新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两个健康”研究院主导制定的“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评价指标”成为浙江省地方标准。学校还建有全国首个“亲清政商学堂”、温州乡学院、大罗山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等人才培训基地,为省内外部门及行业培训各类人才,在社会上具有较高影响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打造“最优服务学生大学”品牌,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个人志向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实行自主选择专业、课程、老师、寝室和学习进程,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使他们升学有机会、谋生有本领、人人能出彩,为今后拥有富裕幸福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信网开展的浙江省高校学生满意度测评中,我校在全省107所高校中名列前茅、民办本科高校排名第一。学校扎根得天独厚的温州创业热土,始终坚持打造创业教育办学特色,把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深化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改革,率先建立创业经营决策仿真实验室“温商梦工厂”,推出V创经营决策实训课程,开设创业管理本科专业。通过创设真实的商业环境、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平台,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被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誉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温商院样板”,吸引了越来越多有志创业的莘莘学子慕名报考。学校致力于国际合作,拓宽海外升学渠道,立足生源特点启动“菁英计划”项目,成就学生留学梦想,实现华丽转身,已有2000多名学生通过“菁英班”赴世界名校深造,涉及100多所海外院校,其中近千名学生进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QS排名前100位名校。2019年雅思考试机构浙南地区官方考点落户我校。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2021年,学校开全国高校之先河,注资上亿元为教职工提供商业补充养老保险,不断提升教职工幸福感、获得感。如今,全校师生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助力温州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奋力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民办大学,为浙江打造“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大力量。
  • 学校简介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9年,是浙江省较早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之一,地处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学校以“守正创新”为校训,秉持“教育为人生奠基,办改变人一生的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以“专业成才,精神成人”为人才培养理念,遵循“品性为根,技术技能为用”的育人方针,立德树人,追求“办品质之学”,为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示范性基地、浙江省普通高校首批示范性创业学院、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校园占地面积512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2018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毕业生起薪等核心指标分别列全省高职院校第3位、第6位、第10位。学校设有信息工程学院、范蠡商学院、机电工程与交通学院、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医学院、阳明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现代住建、轨道交通、文化创意、健康医养、学前教育等8个专业群38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入选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优势(特色)专业9个、省重点专业1个,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学校以学业、产业、就业、创业“四业贯通”为人才培养特色,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卓有成效。现有浙江省通用砂浆研究院、浙江省建筑业现代化绍兴产业学院、越城区公共实训基地、绍兴市数字改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绍兴市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会、绍兴市跨境电子商务学院、绍兴市通用机器人应用中心、绍兴市协同智造促进中心、绍兴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联盟、绍兴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基地、绍兴市农村文化礼堂培训基地、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基地、绍兴市红十字会参与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国家级试点)、绍兴市养老与家政产业学院、越医文化传承实践基地等22个研究机构与社会服务平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校企合作多元化、精准化,在信息技术、机器换人、电商换市、智能制造、文创旅游、建筑砂浆、海绵城市、健康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和服务成效显著。学校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研发出版的《中国教育地图集》,刘延东作序,袁贵仁批示,2010年获中国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2018年学校发明专利数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43位、全省第9位。学校加强党的领导,注重文化育人,引导学生多样成才。2个党建特色项目入选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双百示范”工程,2个党支部获评“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党总支获评“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围绕核心价值观,倡导“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创设“和畅书吧”“永和研吧”等文化活动载体,系统实施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工程、技能精英培养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和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形成了“综合素质”与“技术技能”并重、德技并修的育人体系。学校青年志愿者总队获第二届“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机电学院团委践行“工匠精神”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团委荣获“浙江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成绩突出团委”荣誉称号。“行知会计学社”“青藤书堂社”获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称号。校舞蹈队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表演和创作一等奖。校男篮获2019年CUBA二级联赛全国总决赛第七名。学校崇尚“技术改变生活”。2018年学科技能竞赛成绩排行全国高职院校第18位、全省第2位。2019年获“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国赛一等奖。“大学生程序设计”(ACM)竞赛为全省唯一获得“九连金”的高职院校。学校为全省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之一,学生创业率居全省高校前列。经学校孵化,学生成功创办企业290家,其中资产超千万企业42家。学生创业典型获评“浙江教育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省“创业明星”和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
  • 学校简介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工科类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名,其前身可追溯到1953年的杭州水力发电学校、1956年的杭州水利学校和1958年的浙江电力专科学校,历经浙江水利电力学校、浙江水利水电学校、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等发展阶段。建校68年来,学校几易其名、数易其址,代代浙水人始终不忘水利报国的初心,勇担培育大禹传人的使命,走过了不凡历程。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贺信中对我校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水利水电学校”的批示和期望,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学校更名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14年实现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2017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列入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院校,2020年列为水利部强监管人才培养基地组成单位(全国高校仅3家),喜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成为全省唯一一所既是全国文明单位又是全国文明校园的高校。学校各项事业步入蓬勃发展期。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风景游览胜地杭州,占地面积82.06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28.83万平方米。校园环境清新优雅,是求知问学的理想园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288人,其中本科生10775人(含双高联合培养生597人)、专科生1489人、预科生24人;现有教职工750余人,专任教师49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3%,硕士以上教师占88%,拥有共享院士、国家杰青、外国专家、省一流学科带头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省“151人才”、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和浙江高水平创新团队,并有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劳模、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等20余人。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秉持“理实结合、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主推SWH-CDIO-E工程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水利精神、实践能力的行业骨干和领军人才,初步形成了以工学门类为主体,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设11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和2个研究机构,开设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等5大学科门类的本专科专业35个,其中本科专业29个。拥有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6个,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优势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特色专业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学校注重科技创新与服务,以水利水电特色学科群建设为主线,对接水利和环境生态等领域的重大需求,积极建设高端学术平台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升本以来,获批国家级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16项、浙江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公开发表四大检索期刊论文及一级期刊论文400余篇;获知识产权授权1500余项;承担横向服务项目900余项,合同到款额1.7余亿元。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建有全国首家河(湖)长学院,是服务全国治水工作的重要基地;2019年以来新增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新型高校智库、省软科学研究基地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省级平台实现从0到6的突破。学校致力水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挖掘、研究和传承水文化为己任,致力打造新时代水利精神和浙江水文化的教育传播高地。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拥有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水利科学家学风传承示范基地、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水文化)、浙江省水文化研究教育中心、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等重要平台,深入开展水文化教育、水文化传播和水文化研究三大工程,构建了以水育人、以文化人的特色育人体系,是全国较早系统开展水文化教育的高校之一。近年来,共承担各类课题40余项,出版水文化书籍十余部,获得各类奖项10余项,为浙江水利事业发展和文化大省建设做出了贡献。学校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等机构开展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贡献中国治水智慧、治水方案;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西班牙、白俄罗斯、马来西亚、乌克兰等10多个国家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探索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努力拓宽师生的国际化视野。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资源,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与国外名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浙江-白俄罗斯水利水电安全监测智能化装备与系统联合实验室获批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共建“浙水院-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表面工程研发中心”,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建立本硕联合培养项目。积极推动境外办学,筹建马来西亚“大禹丝路学院”。学校始终把教育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应用型人才培养喜结硕果。学生在各类学科和体育竞赛中获得了大量国家和省级奖励,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以“上手快、后劲足”受到社会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历届校友中涌现出了大批行业翘楚,不少已成为水利系统管理部门或企业的领导、骨干。水利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别授予我校“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称号,学校被誉为浙江水利水电人才培养的摇篮。不忘初心谋发展,勇立潮头谱新篇。立足新时代,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学校的重要批示精神,抢抓高等教育强省的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学校转型升级,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百年蓝图不懈奋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
0.1566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