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6月25日放榜!广东省2023年普通高考成绩发布有关工作安排来了
2023-06-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23年我省普通高考评卷工作已经完成,现将我省普通高考成绩发布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成绩公布

我院将于6月25日11:30起向已在高考报名系统绑定的手机号码推送成绩;12:00起,考生可通过我院官微(ID:gdsksy)小程序、百度智能小程序和“广东招考在线”小程序查询成绩。7月4日10:00起,考生可通过我院官微小程序、粤省事小程序和百度智能小程序自行下载并打印成绩证书(具体查询方式见附件1)。

二、考试成绩复查

(一)申请复查程序。考生获得高考成绩后,如对本人某科成绩有疑问,可在6月26日17:00时前携带准考证到所在中学或当地县(市、区)招生办公室(考试中心)提出复查分数的书面申请,并按复查科目填写《考生申请复查普通高考各科目成绩登记表》(见附件2)。复查内容为成绩统计合成是否有误,答卷是否漏评,答卷扫描是否准确,不涉及评分标准掌握的宽严问题。各县(市、区)招生办公室(考试中心)于6月27日11:00前登录广东省普通高考招生管理系统,选择成绩复查菜单栏下的普高统考复查登记功能,按要求录入申请查分的考生资料。各市、县(市、区)招生办公室(考试中心)需组织专人负责考生申请成绩复查工作,及时按要求录入考生查分申请信息。省教育考试院将于6月28—29日组织专人进行复查。

(二)复查结果告知。对复查后发现分数有误的考生,我院将对其分数进行更正,更正后的成绩除直接发送给本人外,同时由各市、县(市、区)招生办公室(考试中心)通知考生本人。复查后,分数无误的考生名单电子文档将反馈给各地市招生办公室(考试中心),由各地市通知考生。考生可以通过网络方式查询,申请查分的考生可于6月30日9:00起通过“广东招考在线”小程序成绩查询模块按相关提示查询复查结果。

三、严肃工作纪律

各地各中学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部对高考宣传要求,落实主体责任,严禁通过任何形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屏蔽生”“高考喜报”等内容,不得强制要求学生向班主任和学校报告高考成绩,不得在录取前统计发布高分考生分布情况,严禁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擅自评论试题难度,避免引发社会焦虑。

附件:

1.广东省2023年普通高考成绩发布及成绩证书打印方式

2.2023年普通高考考生申请复查成绩登记表

附件1

广东省2023年普通高考成绩发布及成绩证书打印方式

一、成绩发布方式

(一)短信推送方式

6月25日11:30起,已在高考报名系统绑定手机的考生,将收到来自号码10639678或10692315731推送的成绩短信,请考生密切留意手机信息。

(二)官微小程序查询方式

6月25日12:00起,考生关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ID:gdsksy),在页面底部选择“小程序”栏,点击进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小程序,点击“考试成绩”,选择考生对应的考试类别,通过考生号和密码登录即可查询考试成绩。

(三)百度智能小程序查询方式

6月25日12:00起,考生通过百度App搜索“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打开“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智能小程序”进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发布平台,点击“考试成绩”,选择考生对应的考试类别,输入考生号和密码登录查询成绩。

(四)“广东招考在线”小程序查询方式

6月25日12:00起,考生在微信搜索并进入“广东招考在线”小程序,点击“成绩查询”,选择考生对应的考试类别,通过考生号和密码登录即可查询考试成绩。

二、成绩证书打印方式

(一)官微小程序下载方式

7月4日10:00起,考生可以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微小程序自行下载并打印成绩证书。具体操作为: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小程序中点击进入“证书打印”,选择考生对应的证书类别,填写考生信息登录后,即可下载成绩证书并自行打印。

(二)粤省事小程序下载方式

7月4日10:00起,考生可以通过“粤省事”小程序自行下载并打印成绩证书。具体操作为:在“粤省事”小程序搜索框输入“高考成绩证书下载”,按系统指引下载成绩证书并自行打印。

(三)百度智能小程序下载方式

7月4日10:00起,考生可以通过百度智能小程序自行下载并打印成绩证书。具体操作为:通过百度App打开“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智能小程序”进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发布平台,点击“证书打印”,通过考生号和密码登录,即可下载成绩证书并自行打印。

扫码可查阅及下载附件2

附件2.png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是200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财经商贸类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职业院校,与广东科技学院(应用型本科)、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理工类高职专科)同属广东南博教育集团。学校坐落于广州第二大学城——白云区钟落潭镇健康城高校园区,规划占地面积900亩,现已建成校园面积306.9亩、校舍面积22.62万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679.9万元,纸质图书59.4万册,电子图书14.3万册。学校现有招生专业35个,其中省级二类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校级品牌专业2个,形成了以财经商贸大类为主,电子信息、教育与体育、文化艺术、医药卫生、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新闻传播、交通运输等专业大类协调发展并具有新商科特点的专业结构。设有数智经济贸易学院、新商务管理学院、新商务外语学院、健康学院、云智信息技术学院、云智设计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雅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学校现有教职工近500人,其中专任教师33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70人,“双师型”教师193人,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6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近三年教师获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1支团队入围国赛遴选,1名教师获广东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学校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努力打造“素质优,能力强,就业好”人才培养特色。近三年学生参加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共获得二等奖7项、三等奖26项;参加国家、省、市及集团等各类大赛共获奖项122项,其中“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1项,广东省“挑战杯”杯8项(其中一等奖2项)、攀登计划15项、团日竞赛“百优”8项。学校为全校师生创造了舒适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室、图书馆、饭堂等场所均配备空调,宿舍配备热水,提供网络接入。标准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文体活动场所一应俱全。组织开展“读书声”“跑步声”等多项特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依托集团雄厚办学实力、优势办学资源和优秀集团文化,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逐年提升,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于2020-2021年连续两年发布的“中国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评价”、“广州日报高职高专排行榜”显示,我校在全国1400余所公民办高职院校、广东27所民办高职院校的排名由2019年的靠后位置稳步跃升至中上游位置。学校以“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愿景和使命,贯彻落实集团“人才为本,制度为纲,机制为魂”管理方针、“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全程信息有效跟踪”管理理念、“企业与员工共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存”发展理念,秉承“厚德、自强、勤思、敏行”的校训,持续改善软硬件设施,扎实推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努力将学校建设成新商科类民办高水平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18所之一)建设单位和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是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单位、广东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成果暨“一校一品”体育工作示范基地,入选“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入选为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高校(13所之一),并筹办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工贸分院。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市,现有天河、白云、荔湾三个校区。天河、白云校区占地1100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7年的广东省冶金工业学校、广州有色金属工业学校,1999年开始承担高等职业教育,2002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多人。党建领导核心作用彰显,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外延发展与内涵提升并举,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目前,学校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1个,广东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2个。2019年创新强校工程排名第8,获绩效考核一等奖。组织机构完善体系健全,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目前设有内设机构29个,其中党政管理机构13个,教学机构12个,教辅机构4个。近年来,学校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现代交通运输、高效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急需紧缺专业,对接广东省规划发展的七大支柱产业、九大战略新兴产业、六大未来产业和十大重大科技产业集群,依托优势专业构建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模具智能制造、虚拟现实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群。以校企合作产业园为纽带,与龙头企业共建了测绘地理信息、智能制造、信息安全、VR/AR、新能源汽车等5个新工科特色产业学院和1个创新创业学院,培养行业化、个性化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目前,现有专业44个,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2个,省级一类品牌建设专业3个,省级二类品牌建设专业3个,省级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4个,省级高职教育重点专业9个,省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专业8个,省一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9个,高职本科协同育人专业4个。学校在2019年成为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目前已获得“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30个55种,新建2个“1+X”证书实训考证基地。师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拥有博导2名,二级教授2名,有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省级青年珠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领军人才、省级高等职业青年优秀教师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42人。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26人。拥有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1个,省级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5个。近年来学校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4项。获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44项。实训实习场所条件优越,德技兼修知行合一。学校建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应用人才培养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有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省级专业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15个;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83个。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了792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10个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政府搭台校企联合打造,产教学研融合发展。依托学校职教集团,发挥政校行企协同共建作用,紧密对接学校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测绘地理信息等优势特色专业(群),在 VR/AR应用技术、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LIDAR 技术、无人机数据处理等领域打造了集产学研一体化的技科创新平台。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广东省VR/AR+职业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7个,校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近年来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省地质科学技术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项,2019年1项科技成果入选广东高校高质量科技成果库,2位教师荣获2019年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人才协同培养渠道畅通,“中高”“高本”升学有道。学校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嘉应学院、肇庆学院、韶关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等多所本科院校开展“3+2”中高衔接、“3+2”高本衔接、专插本在校协同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退役军人学历提升等协同人才培养,搭建起从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培训等方面贯通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地的“立交桥”,打通学生学习上升通道,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校现有1个鉴定机构,年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近2万人次。“双创”氛围浓厚生机勃勃,英才辈出活力四射。学校牵头发起“政校行企·万讯创新创业学院高校联盟”,当选“联盟”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携手企业成立“创新协同育人中心”和“万讯创新创业学院”,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学分制管理,完善激励与培育机制,将创新创业大赛与质量工程有机融合。与企业共建“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省团委青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多元育人平台,高质量指导学生创新创业。2019年度学生荣获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银奖1个,铜奖2个, 2019“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3个,一等奖4个,获得广东省优胜杯;学生创业项目“探杯创客---高校创客文化一站式供应商”首次参加国家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第五届中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中获得全国决赛最高奖项高校组一等奖1个。2019年大学生创业率远超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立德树人为本“三全”育人,人才培养质量领先。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综合素质教育,持续完善“工贸技师”、特长奖、校内奖学金和团内评先等四大奖学体系,通过“八个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工贸大讲堂、百家社团活动、技能竞赛月、科技文化月、“双创一篮子”工程等校园和文化载体,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创新创业实践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近5年,学校获得国家级奖项253个、省部级奖项955个,其中含“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全国“互联网+”广东省决赛1银奖4铜奖、广东省“挑战杯”科技发明制造类特等奖1项、广东省“挑战杯创青春”创业大赛金奖1项。学校荣获“2017年度广东省高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和“2018-2019年度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专业招生形势持续向好,就业前景稳居前列。学校贯彻落实《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面向16个省(市、区) “阳光”开展普通高考和“3+证书”、退役士兵、中职自主、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依据学业水平成绩录取、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集团办学、高职专业学院、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等多类招生,学校招生吸引力持续走高,第一志愿投档率连年均达到100%,录取分数稳居广东省高职院校前列。同时招收赞比亚、印度尼西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学历留学生,协同培养知华友华的高素质国际人才,赋能“一带一路”。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继续保持高水平,2019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9.92%,总体就业平均起薪为4456元,名列省内高职院校前茅。2019年毕业生母校满意度高达99.5%,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94.88%。优质国际专业标准引进,职教中国品牌输出。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与澳大利亚、德国、英国、韩国以及港澳台等境外教育机构共同探索学历教育、师生交流、学分互认、海外实习、国际专业认证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走出去”工作,举办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的测量技术国际技能竞赛和有色金属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境外人才培训论坛。作为职业院校“走出去”试点院校建设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制定导游专业国际教学标准、选派教师赴赞比亚教学、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等,为职业教育国际化贡献工贸力量。
  •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州市从化区
    学校简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于2007年在原广州大学城建学院基础上独立设置的全日制理工类普通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于广州市从化区,占地面积1300多亩,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万人。2012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广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校是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A类规划建设的唯一民办高职院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深化高校办学自主权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广东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省级试点院校、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校、广东省开展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的民办高职院校、广东省节能型示范高校、“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奖单位、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广东省党建示范校、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东民办教育40周年突出贡献机构。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职业技能鉴定试点单位、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学校现有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机电工程、信息工程、外语外贸、艺术与设计、人文、马克思主义、体育健康、创业教育和继续教育11个二级学院,近50个招生专业。学校有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23个教育部“1+X”证书试点、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6个省品牌(重点)专业。学校有专兼职教师1000余人,博硕占比57.46%、高级职称占比33.99%、双师型教师占比76.65%。教师队伍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技术能手等先进典型。学校是广东省首个“珠江学者”设岗并聘请讲座教授的民办高校;设立了“凤凰学者”岗位,聘请了一批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担任教学与科研学术带头人。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现代建筑技术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是第45、46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养了2名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学校获批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推动的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与曙光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与美国通用电气共建“GE大学计划-GE自动化&控制工业互联网控制系统实验室”;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华为ICT学院)”,与海尔智家华南园区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智能财务产业学院,与合生珠江基建集团共建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希尔顿国际酒店集团共同培养酒店管理高级人才。学校以广州天马集团和广州市建筑集团为主导、行业协会为依托、名优企业为基础,联合300余家合作企业,组建的广东城建职业教育集团是广东省第二批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单位。学校有获央财、省财支持的高职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1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科研创新团队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有校内实验实训室372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60家。其中,教学公司5家,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室25个,大师、双师、名师、教师“四师”工作室30个,跨专业创新创业实训基地1个,设有职业技能鉴定站(所)11个,鉴定工种(证书名称)44个。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学生在国内重大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4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金奖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冠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赛金奖3项、银奖14项,“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项,“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3项,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比赛一等奖38项、二等奖84项,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获金牌1项、银牌1项、铜牌2项。教师获得德国红点奖、中国红星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平面设计大赛全国决赛二等奖等诸多奖项,获国家授权专利400余项。学校连续多年年招生人数超过7000人,招生计划完成率位列全省民办高职院校前茅,新生报到率保持在90%左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就业满意度高,毕业生平均起薪排名全省高职院校前列。“金平果”2021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800强,学校排名全国第315位、民办第2位;武书连2021中国高等职业学校综合实力排行榜,学校排名全国第119位、民办第2位;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高职高专排行TOP1000榜(2021)”,学校排名全国第122位、民办第1位。“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秉承“以质量特色立校,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依据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省域“双高校”建设目标,进一步夯实升本发展基础,确保学校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数据更新时间:2022年3月4日)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佛山市禅城区
    学校简介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行政主管部门是广东省教育厅。其前身为广东省纺织工业学校,筹建于1984年,1985年正式招生,1993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专学校,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1年升格为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7月,与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集团办学(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官窑,原名广东省煤炭工业学校,1958年始建于广东韶关,1995年改名为广东省工业贸易学校。2004年规范为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的公办重点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该校正式成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一校三区办学布局正式形成。学校现有禅城、高明、南海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224亩,固定资产总值约超过8亿元,图书馆各类藏书达到80余万册。目前设有13院2部,即纺织学院、服装学院、轻工与材料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外语外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中职教育部。学校开设了49个招生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220多个,在校生近2万人。武书连2020中国高职高专专业大类排行榜上我校位居轻工纺织大类第一!2009年学校率先提出“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入企业”的职教办学理念,围绕“厚德行、重基础、强技术、精技能”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再学习能力和岗位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模式。十九大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党建带动各项工作发展,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契机,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的对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通过开展“一专业一模式、一课程一平台”等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系列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目前获中央财政支持及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十三五”省级品牌专业8个(其中省级一类品牌2个)、省级示范和重点专业9个,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12门,中央财政支持及省级以上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3个,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7项,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屡获佳绩。此外已建成一批校级重点专业及百门网络课程。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集体”、“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建设先进单位”、“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人才培养成果奖”等荣誉称号。学校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学校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硕果累累,建立了广东省数字化纺织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数字化纺织服装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和数字化纺织服装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等一批省级科研平台,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专项等科研项目。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香港桑麻纺织科技奖一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学校依托丰富的办学资源和深厚的行业背景,牵头组建广东纺织职业教育集团,打造产学研一体合作模式。学校积极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培训,累计完成社会培训约19.38万人次,助推广东纺织业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推进优质就业成果显著。学校努力打造优质就业服务平台,推进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岗位创业和自主创业。3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4万多名毕业生,他们奔赴全国各行各业建功立业。毕业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和认可,为珠三角、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不断推进优质就业,先后荣获首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中国纺织服装校企合作示范院校、广东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坚持走“人才强校”之路,大力开展“强师工程”,实施“高层次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培育计划”、“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选派教师下企业锻炼,邀请国内外职教专家和知名企业到校开展培训,选派教师近200人次到德国、意大利、新加坡、中国台湾、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学习职业教育的最新理念等方式,打造了一支德技兼修的优秀师资队伍。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通过培训进修加大对专任教师的培养力度;组织教师到国家级、省级高职示范院校学习研修;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国内“985”和“211”高校博士、硕士学位,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遴选和培养。截至2021年7月,我校共有教职工810人,其中专任教师475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26人,副高职称154人;专任教师中博士21人,硕士438人;“双师”素质教师464人。学校以培养专业领军人物为重点,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启动和实施一系列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了师资队伍的能力建设。学校现有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1人,全国纺织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12人,南粤优秀教师10人,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1人,省专业领军人才1人,省高职教育质量工程专业领军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职教协会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5人。学校还有专业带头人15名、骨干教师45名、校级教学团队3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7个;“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1人,其中省级3 人,校级18人。学校注重以德育人、以文化育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致力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独具专业特色、展现职业素养的校园文化活动,已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文化品牌,近5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累计获得275项全国奖项,522项省级奖项。其中志愿服务项目“爱心学堂“被共青团中央授予“第七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奖”称号。轻化工程系“艾农”团队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项目,纺织系纺贸161团支部获团中央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称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每一名学生展现自我、锻炼才干、陶冶情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注:学校简介所涉及的相关数据截止至2021年9月份)
  • 广州南方学院广州市从化区
    学校简介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广东省高等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学校提出并践行“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教师发展和有利于学校未来”的办学治校总原则,汇聚了一批继承国内一流大学优良传统和精神文化的院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和管理骨干,他们始终梦想能在学校这片“试验田”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现“建设位居中国应用型高校前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愿景。基本情况学校位于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广州后花园”之誉的广州市从化区,校园占地面积1092.09亩。校园布局有致,秀丽宁静,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现有本科生19890人,继续教育在校生1863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呈现出千亩校园、万人规模、学科齐全、名师齐聚、人才辈出的发展格局。学校图书馆面积2.91万平方米,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现有纸本藏书168.52余万册,电子图书160余万册;拥有中国知网等各类数据库及平台,同时实现与中山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共享;采用24小时开放的管理模式,全方位满足读者需求。学校依据章程建立 “3+1+1”的内部治理结构,即“校长书记办公会、学术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相互支持、相互约束的“三驾马车”决策机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的民主参与机制+督导委员会的社会监督机制,保证学校决策科学、民主、高效。学校推行“院系办学、二级管理”,将人、财、物、事授权给院系主任和部门负责人,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办学积极性,真正实现院系自主办学。学科发展学校设有10个院系42个本科招生专业,形成了以管理学、文学、工学为主,经济学、医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体系。学校实施“差异化”错位发展和“不平衡”扶优发展策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中华工程教育认证(IEET)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和省级战略新兴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1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近3年,学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5项(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横向项目52项;教师公开发表被CSSCI 、SSCI、SCI、EI、TSSC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收录的高水平论文310篇;向政府提供咨政建言报告12份,其中2份被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020年,学校“广东地方治理研究中心”获批为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021年学校新增2项省级科研平台,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再次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多媒体内容安全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中心。师资建设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引得来、留得下和用得好”的教师分类发展机制,通过外引内培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以专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专兼结合、视野开阔、素质优良的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8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61%;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29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03%;“双师双能”教师30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学校重视青年教师成长,近几年推选参加广东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项目61人,赴境外访学进修20余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72人。学校现有兼职教师368人,其中特聘知名学者夏书章、黄天骥、陈平原3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聘请任剑涛、王哲民等7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担任讲座教授,聘请近200名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技术精英担任业界导师。近3年,教师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省高教学会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奖7项、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4项和二等奖3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13项。2019年起,学校先后启动了面向全球引进百名青年博士计划、面向行业引进双师型博士计划、学科带头人及首席学生成长导师招募计划,拟用3-5年的时间新增300名高水平师资,为创建一流的教师队伍砥砺奋进。人才培养学校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坚持“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通识教育和成长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且专业基础宽广、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构建 “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相融合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政校行企共建学科专业转型发展管理咨询团队、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材和产学研用平台”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搭建“自由转专业+完全学分制+全程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育人平台,形成了“自由选择、严格管理、悉心引导”的学生成长机制,获得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集体和创业工作典型经验一等奖。为真正落实从“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培养人才,学校自2015年开始持续推动各专业制订“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所谓“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即要丢弃国有大学党委负责学生成长、院系主任负责知识传承的“两张皮”等做法,要求是党员的院系主任都要担任党总支书记,对学生成长和知识传承都要担负责任,消除“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三者之间的隔阂。为从制度上保障学生成长成为学校首要任务,学校建立校领导听课制度和教学检查制度,成立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督导组,多举措监督教风学风;成立一年级工作部,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从“他律”走向“自律”;实行全程导师制,在聘用合同中约定教师将服务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让教师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和学业导师,形成“搅和”在一起的新型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给追求卓越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培养平台,学校成立了政商研究院和达人书院。政商研究院采取“交叉、融合、互动、提升”四位一体的复合型政商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为政商界杰出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达人书院对标国内一流大学的水准,采取更精深的专业教育和更宽阔的博雅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未来在学科专业深入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为给学生提供拓展知识和启迪智慧的平台,学校层面开设了《南方论坛》和《大使论坛》等品牌讲座,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设了《政商精英论坛》《商科大讲堂》《财经名家讲坛》等系列讲座。近3年,学校和各院系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政府领导、业界精英等开设高水平讲座300多场,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给学生提供融入国际高等教育大环境的平台,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30余所知名大学(牛津大学、华盛顿大学、西澳大学、考文垂大学、西悉尼大学等)合作开展交换生、双学位、本硕连读、实习生、寒暑期游学、等多重国际教育项目,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用型复合人才,至今已有300多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并通过项目与合作院校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师资交流长效机制。近3年,学生获得省部级学科专业竞赛奖项249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8篇,申请知识产权130余项,考取研究生300多名,考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900多名。毕业生创办市值过千万的公司26家,其中市值2亿以上的9家、20亿以上的2家。2019年,学校《“校企协同、学创一体”培养“3十1”创业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改革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学校《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民办高校“四位一体”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探索》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学校“烈马科技团队”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夺得银奖。2021年,学校“粤空无限团队”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夺得银奖。结语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当前,广州南方学院正处于品牌提升和提质发展的“上水平”关键时期,我校将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继续以锐意革新的决心、创新发展的理念、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一步一个脚印向建成位居中国应用型高校前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美好愿景昂首前进!(更新于2021年10月)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
0.2503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