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2009年高考本科二批明起投档
2009-07-1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本报讯(记者 金红蕾) 记者昨天从省招考院获悉,本科一批的录取工作将于今天全部结束。最晚将于明天公布本科二批的分数线。同时,本科二批次的录取将全面展开,从明天起,本科二批次将开始投档。该批次的录取时间为7月18日至23日。

  据悉,本科二批院校先根据部属、外省省属和本省省属院校的本科计划划定省属线,然后对除济南、青岛以外的有市属本科院校的市根据市属计划划定市属统一线,济南、青岛两市的市属线单独划定(省、市分数线差原则上控制在20分之内)。该批次录取范围为一般本科普通院校及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高水平运动员、优秀运动员、实践生本科专业。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民办医科大学二是全国唯一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为办学特色的民办医科大学三是全国唯一拥有直属附属医院的民办高校四是全国唯一举办者为两赴前线参战的退役军人,并唯一无偿提供附属医院给政府用于抗击疫情的民办高校五是全国唯一在泰山脚下,规划建设最大校园的民办高校六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校园文化载体之一“力明艺术宫”七是全国唯一获得国家级旅游景区的民办高校八是全国唯一获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的民办高校九是全国唯一获得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牵手未来·国医书院研学基地”和“红读计划阅读实践基地”的民办高校十是全国唯一举办最大规模精准扶贫公益培训(13万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免费培训)的民办高校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创建于1985年, 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也是唯一以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教育为办学特的民办医科大学。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授权、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纳入国家计划内统招,独立颁发学历文凭,成为以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为办学特色,集医学、护理、理工、经管、艺术等学科门类于一体,各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民办大学。2014年,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大力支持下,学院在泰山脚下征地3000亩,建设新校区,该项目获批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历时仅14个月,一所投资超20亿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58栋大楼的一期工程已拔地而起,2017年已投入使用,创造了全国高校建设史上的奇迹。新校区获批国家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国家级旅游景区的民办高校。建校近40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领导及海内外各界朋友的关怀支持下,学院已培养毕业生近30万余人。学院下设12个二级学院,开设65个国家计划内统招专业,现有在校学生近万人,教职工近千名。获省级教学成果、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省十三五中医药生物研发基地等多项荣誉;承担国家、省、厅(局)等众多科研项目;拥有全国最大的校园文载体“力明艺术宫”和经省教育厅、卫健委联合评审的直属附属医院。学院创始人王显明教授,是我国最早一代中西医结合专家。他在1956年-1959年期间,响应毛主席和周总理号召,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也是同期学员)。建校后,他组织专家编写了全国首套《高等院校中西医结合系列教材》。他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事业,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和创新性贡献。学院创始人之一、董事长、校长王力一教授,是一名曾两赴前线参战的退役军人。他1970年入伍,曾分别于1979年在广西前线、1985年在云南老山前线两次参战480余天,立功受奖。先后担任济南市人大代表、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职,现任泰安市政协常委。两次荣获省市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2018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国家有关单位组织的评选中荣获“中国工业榜样人物”称号。面对重大疫情,王力一董事长再展军人风采,无偿提供力明学院附属医院全部资源给政府用于疫情隔离观察场所使用,有效缓解政府公共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一定贡献。他的突出事迹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解放军报》整版、《山东国防报》整版、《中国教育报》头版、《中国退役军人杂志》、《中华儿女》等刊登其事迹,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双拥杂志、大众日报客户端和国防部网站、退役军人事务部网站等海内外百余家新闻媒体也给予广泛的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展望未来,学院将秉承“慎思明辨、博学广识”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内涵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努力创办中国第一所以传统医学为特色的民办本科技术大学。
  • 齐鲁医药学院淄博市博山区
    学校简介齐鲁医药学院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其前身为山东万杰医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隶属于山东省政府直属的国有大型企业——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属社会力量办学范畴中的“国企公有高校”。学校始建于1995年,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民办山东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升格为本科高校——山东万杰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齐鲁医药学院。175C7学校由周村校区和博山校区两个校区组成,校园总占地面积为2052亩,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1248人,其中本科13749人。有固定资产120830.14万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6608.43万元,建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12个实验实训中心,共有324间实验室,建有300平方米屏蔽级科研动物实验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实验室是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的“十二五”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基因诊断和个体化医疗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获批undefined“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参与建设山东省高等学校中医药抗病毒协同创新中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6.58万册,有中宣部赠建的“百家期刊阅览室”,并装有CNKI、万方等16个电子资源库。学校现有2所附属医院,9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4所教学医院和120余家实习实训基地。学校现有临床医学院、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医学教学部等11个院(部),设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34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4大学科门类。学校药学专业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E3004个专业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专业为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等4门课程为省一流课程建设点建设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 1门,省级精品课程 13门,学校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135部。学校有教职工1135人,专任教师856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56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的355人,“双师型”教师283人,兼职硕士生导师5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山东省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专家2人、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人才客厅专业人才资源库专家4人、能源智库专家2人。学院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2020年,柔性引进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高级人才19人,博士117人;全职引进3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6人,双一流大学4人、全球排名前200高校毕业生4人;聘任欧亚科学院院士杜冠华、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罗鸿博为客座教授;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ZABULONOV YURIY院士达成建立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近年来,学校获得山东省民办高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项目7项,获得省财政专项资金1500余万。承担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205项,其中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项目59项,省级教研教改课题67项;获得省市级教科研成果奖励109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SSCI、EI收录41篇,核心期刊论文126篇;申请专利21项,获授权15项。2020年,学校张桥、张杰微生物研究团队发现的假暗盘菌新物种获得认可,该新种为世界第12个、中国第3个。学校二十多年来先后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6万余人,打造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培养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三年,学校年底总体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超过全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学校2012年、2014年连续2次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是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院校;2020年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学校办学成果与经验特色被《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20年《中国教育报》先后以“铸造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让文化浸润师生心灵深处”为题报道了我校的办学成绩。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山东省民办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山东最具影响力本科院校”、“山东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最佳高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规范,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认可,2014年全省民办高校办学规范检查被列为免检单位。2020年获评省属企业文明单位。2020年我院作为全省唯一民办院校入选公费医学生选拔培养单位。2021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为五年。春暖杏林育新人,悬壶济世惠苍生。20多年来,建设医学名校的办学初心,从未改变;20多年来,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于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齐鲁医药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允理允能,精益求精”校训,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建设医药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 学校简介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院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始建于1957年,1990年成立烟台市高级技工学校,是全国首批试办的两所高级技工学校之一;2006年成立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加挂烟台市技师学院校牌;2015年,被批准为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学校。学院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2年)”、“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师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师工作站”、“山东省首批金蓝领培训基地”、“山东省特种作业操作证培训基地”、“烟台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烟台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烟台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60多年以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6万多名高素质技能人才。学院专业建设成果显著,现设机械工程、电气与新能源工程、信息与传媒、经济管理、汽车工程、航空服务、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业技术应用八个系,精心打造智能制造与控制、数字商贸、新一代信息技术、城市交通、现代服务、文化传媒、应急管理等专业群。学院建有2个国家级资源库建设项目,拥有山东省名师工作室2个、山东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省级示范和品牌专业群3个,省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名师4个,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省级教改项目37项,省级教学资源库6个,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省首席技师”2名、“省教学名师”4名、“省青年技能名师”2名、“省技术能手”5名、烟台市首席技师9名、烟台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市级突出贡献技师7名、高级技师144名、市级技术能手21名,“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85%。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获得政府科研成果奖103项;纵向科研立项378项,横向科研项目(企业委托课题)313项,合同金额4325万元;出版著作、教材261部;发表学术论文2243篇(其中SCI、EI等856篇、北大中文核心247篇);取得专利授权667件(其中发明专利123件);取得专利授权606件(其中发明专利163件);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14项,2019年、2020、2021年“专任教师取得专利数/专任教师总数(%)”分别达到36.93、38.89、34.02,连续五年高于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中位数。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探索完善工学结合教学体系,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将思政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工匠精神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实施系、院、市、省、国家五级竞赛机制,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人人参与的竞技文化。学生近三年来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超过600人次,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均居全省前茅。毕业生合格率、专业技术等级证书领证率达到98%以上,就业率达到98%以上,广泛分布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LG乐金显示有限公司、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学院坚持“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开放办学模式,依托行业、产学研联盟,以项目为纽带,坚持“广精尖”的校企合作理念。与西门子工业软件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正海集团、艾迪精密等烟台市及周边170多家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关系。学院建有147个实验、实训室(车间),6个应用技术研究所,3个应用技术研究院,40个校内实践基地,118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与就业基地。学院与西门子工业软件合作,共同建设智能制造学院;与施耐德电气合作,共建施耐德电气学院;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与淼盾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现建有2个省级企校共建工科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2个山东省现代学徒试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正海磁材有限公司合作,电子商务专业与烟台星商电子合作)。学院与阿里巴巴和eBay共建跨境电商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施耐德电气合作共建智能控制实训中心,正在推进与华为合作共建物联网及5G技术实训中心、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实训中心,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与中集来福士合作共建焊接技术自动化实训中心。与北京中科创大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科创新创业学院”。通过与业内顶尖企业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助推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院主动融入省市、烟台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产业发展需求,依托电气与新能源工程系,与科大讯飞、国兴智能、尔湾海洋、博锐机器人等公司合作组建了“烟台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重点开展涉及工业机器人、智能加工、智能海洋、智慧城市等方向的研究,助力企业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应用和生产转化;依托信息与传媒系,联合北京青苔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烟台大数据(云计算)应用技术研究院”,围绕实施阿里云认证培训、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组建专家智库等方面,打造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依托机械工程系,与西门子公司深入合作,全力共建“烟台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究院”,发挥烟台市智能制造产业体系龙头企业优势,采取“一个专业联合一个龙头企业,建设一个研发平台”的模式,集聚各方资源共建产教融合的技术研发平台,为推动烟台市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学院设有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具备完善的“奖、贷、助、减、补”等多位一体的助学服务体系和“校、系、班级、宿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四级预警机制。学院建有各类学生社团172个,建有志愿服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素质拓展基地10余个。每年举办大学生体育节、社团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节、心理健康节,形成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学院秉承“好学敏行、自强不息”的校训,建设“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养成“厚德、精技、严谨、关爱”的教风和“明德、尚能、友善、笃行”的学风,取得了良好的办学实绩,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科教兴鲁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五四红旗团总支、全省高校文化单位先进保卫组织、“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 齐鲁理工学院(原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学院具有国家统招普通本科、专科,对口普通本科、专科等办学层次。 齐鲁理工学院设有济南、曲阜两个校区。济南校区位于济南东部大学城,曲阜校区位于孔子故里曲阜市。校园占地1200余亩,校舍建筑风格独特,学习环境优雅,具有浓厚的学术和科技文化氛围。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生占在校生总数98%。学院下设9院2部,即: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护理学院、计算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基础部和思政部。开设29个本科专业和23个专科专业。 学院全面履行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职能,不断更新办学理念,科学确定发展定位,精心凝炼学科方向,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实行严格的教学管理和体现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学院毕业生考研率在同类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考研率保持在24%以上。其中进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科院等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大学的学生比例均在35%以上。 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一项;“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山东省一等奖一项;“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三等奖一项;“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省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第十五届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三等奖一项。 先进的教学设施 良好的育人条件 学院教学设施先进,校内建有10个工程训练中心及实验教学中心,即:机电工程训练中心、土木工程训练中心、电气信息工程训练中心、化工与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汽车工程训练中心、护理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中心、艺术设计训练中心、语言训练中心。拥有品牌计算机3600余台。 学院实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建有快捷方便的校园网,实现了借阅图书、上机、就餐、购物等日常学习生活的“一卡通”服务。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92.2万册,电子图书60万册,报纸期刊1200余种,同时拥有一批外文原版图书。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院注重人文精神教育,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构建了完整有序的学生自治体系,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为主要学生自治组织。学生会下设17个部委、72个社团。各部门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紧紧围绕思想建设、科技创新、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素质拓展五大主题展开内容丰富、品位高雅、特色鲜明的学生活动。 畅通的就业渠道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形成了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与跟踪服务保障体系,为每个学生建有《职业生涯规划书》,积极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先后与国内外500多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在校外建有182处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就业主要在山东、北京、上海、广州、江苏、浙江及沿海发达省份。 学院大力实施“订单教育”,形成了学生就业稳定性好、就业适应好、就业归宿感好、就业竞争力强、就业待遇好的“订单教育”特色,设有“华为班”、“阿里巴巴班”、“海信班”、“上汽实业班”、“万科班”、“国华班”、“舜和班”、“军护班”等特色订单班,有效保障了学生的充分就业,形成了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获益的可喜局面。 完善的资助体系 学院构筑了完善的困难学生救助体系。设有齐鲁理工学院学生奖学金和贫困生助学金等多项奖、助学金,另外还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生)、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生)、励志奖学金(5000元生)、国家助学金(3000元生)。在校内设立多种勤工助学岗位,学生积极参加助管、环卫、家教等勤工助学活动,对贫困生进行全方位服务。具体奖助学金内容可参见由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 鲁东大学烟台市芝罘区
    学校简介学校坐落在“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烟台,是一所以文理工农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2012年,成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2014年,获批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获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2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属21所“双高”建设高校之一。【文化传承】学校于1930年始建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古县莱阳,历经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胶东公学、胶东师范学校、莱阳师范学校、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学院等历史阶段,以吴伯萧、何其芳、臧克家、老舍、萧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先贤曾在这里弘文励教,培养了一大批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优秀人才,孕育形成了“厚德 博学 日新 笃行”的校训精神和“求是至善 尚实致用”的优良校风。2001年,原直属山东省交通厅、建校于1978年的山东省交通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更名为鲁东大学。【办学条件】学校依山傍海,环境优雅,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文明校园。校园占地3450亩,校舍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4亿元。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十三五”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图书馆藏书250.7万册、电子图书108万种。在校生3万余人。【学科建设】学校坚持学科立校,学科实力不断增强。现设25个学院、74个研究院(所)、62个本科招生专业,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拥有13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20年,水利工程学科入选省属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是全省同学科中唯一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工程学连续两年稳定在ESI全球排名前1%。【教学成果】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2012年,成为山东省首批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教师教育基地。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通过山东省美育评估和体育评估。现有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在近三届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共获奖7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参与)、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7项。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16位。【科学研究】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建有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衔接配套、布局合理的创新平台体系,拥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8个。“十三五”期间,共立项国家级项目264项、省部级项目600项,立项经费22050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703篇,出版学术专著217部,授权发明专利339项、实用新型专利160项;获得省部级奖励69项。2020年度科研经费10019万元,连续两年突破亿元。【师资队伍】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现有专任教师1657人,正高234人,副高56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31人,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专家72人次、省级83人次。现有中国近现代史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等9个省级教学团队,功能材料设计与合成团队、优势学科人才培育团队等2个省级科研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7个。【服务地方】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融合,构建了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决策咨询、共建共享、文化传承与创新“五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工作模式。2016年以来,新增地方政府等战略合作伙伴9个、行业企业合作单位135家,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烟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45个协同创新平台;共建绿叶生命与健康产业学院、拓伟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盈科法学院等多功能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承担社会委托项目654项,到账经费13554万元。学校连续多年当选国家海洋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获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评“烟台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十佳驻烟单位”等荣誉称号。【交流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学校是原国家教委首批公布的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全国首批通过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正式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每年长短期留学生人数1200余人。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130多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现设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与法国昂热大学、西部天主教大学合建卢瓦尔孔子学院,与韩国南部大学共建烟台世宗学堂;与国外高校联合举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日本二松学舍大学、韩国岭南大学举办1个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3+1”“3+2”等模式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人才培养】“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这是历代鲁大人笃定的办学信念。九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学子从这里迈出校门,踏入社会。迄今为止,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31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以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基础知识牢和职业技能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尤为难得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走出了以国际知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为代表的饮誉文坛的“鲁大作家群”。目前,鲁东大学全体师生正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综合性、应用型、国际化”发展定位和“党建引领、学科筑峰、育人为本”办学思路,进一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着力提升发展层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大力推进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师范建设,积极构建内涵质量提升与外延资源拓展双驱动的新发展格局,努力把学校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创新能力强、服务地方成效好、优势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
2.5365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