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辽宁:今年对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志愿设置进行较大调整
2014-04-2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为了满足广大考生及家长意愿,尽最大可能提高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志愿满足率,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志愿设置做出较大调整。主要体现在普通类批次志愿设置上,根据每批次招生院校数量和计划数量,普通类本科第一批A、B段设置由3个平行志愿调整为5个平行志愿;普通类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专科(高职)批由设1个有序的院校志愿和8个平行参考院校志愿的方式,全部调整为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其中本科第二批设7个平行的院校志愿,本科第三批设5个平行的院校志愿,专科(高职)批次设9个平行的院校志愿;每个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

同时,今年我省普通类本科提前批,本科第一批A、B段,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专科(高职)院校批次继续实行“征集志愿”补充录取。其中,本科第三批,专科(高职)批次安排两次“征集志愿”补充录取,积极为考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辽宁省招考办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要准确理解把握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规则。在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下,投档时顺序检索考生所报院校志愿,考生档案只能投到最先达到投档要求的一所高校。学校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对按照录取规则不能满足选报专业又未填报专业服从志愿的考生,一般做退档处理。而被退档的考生,将不再有投档机会。特别提醒考生,认真、慎重填报自己每个部分的高考志愿(包括专业服从志愿)并仔细核对有关信息,避免因志愿填报失误造成遗憾。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 沈阳化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化工为特色,工、理、管、经、文、法、医等7大学科门类相结合的多科性综合大学,是国家最早在东北设置的化工类高校,是辽宁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小211”)、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高校、全国社会工作示范单位、国家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学校是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源地,胡锦涛同志(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和李克强同志(时任团中央候补书记)曾先后到学校视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52年,校名为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隶属于东北人民政府,新中国化学工业和兵器工业的重要领导者、曾任石油化工部副部长和第五机械部部长、时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局长张珍兼任学校第一任校长。1953年,更名为重工业部沈阳化学工业学校,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1956年,转隶化学工业部。1958年,升格为本科,建立沈阳化工学院,为全国六所专门培养化工类高级人才高校之一。1960—1962年,更名辽宁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2010年,更名为沈阳化工大学,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学校校园融“学术、艺术、园林于一体”,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绿化近40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亿元,馆藏图书142.4万册;拥有设施先进的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餐饮中心等办学基础设施,以及宽带校园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3人;外籍院士、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等腾飞学者6人,振兴学者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11人次;省优秀专家、省攀登学者、省领军人才、省特聘教授、省“兴辽英才计划”、省“百千万”人才等130余人次;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名师、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等90余人次;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教师团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15个。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现有省“双一流”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8个,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1个。设有学院(部)16个,招生本科专业47个。其中,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一流示范专业3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本科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特色专业)6个、省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7个。 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建立“113”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科教融合、产教协同,培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各类教育教学平台34个以及省级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基地10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6项。在全国“挑战杯”、化工设计等大赛中获国家奖60余项,多次被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挑战杯”高校优秀组织奖,获评“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为国家和化工行业培养输送逾10万名优秀毕业生,获评“辽宁省就业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学校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创建“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三定向”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模式,被国务院列为向全国推广的典型案例;入选国家首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学科创新平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32个,具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建有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技术转移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组建大学科技园、新型产业智库、产业技术联盟、校企联盟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省部级一等奖15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国家发改委创新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央军委科技委军民融合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数百项,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工程数十项,入选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10强高校,服务辽宁“两全”振兴发展和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 学校注重开放办学。学校入选全国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面向社会培养化工安全类人才;建设的菱镁产业学院入选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推动辽宁“原字号”菱镁产业高质量升级发展;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科教融合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建有1个俄罗斯院士工作站,建有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平台及教育部备案的俄罗斯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与27个国家35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理工大学开办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联合办学。现有留学生来自世界40余个国家。牵头组建中国化工学会工程热化学专委会、中国菱镁行业协会科技委员会、辽宁省工程热化学学会等学术组织,负责组织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工程热化学奖以及中国菱镁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履行“四个服务”的时代使命,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高水平党建引领、推动和保证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先后被授予“辽宁省先进党组织”“沈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入选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拥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等7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沈阳化工大学秉持“守正创新抓党建、化工报国育英才、科技兴国助振兴、教育强国创一流”的光荣传统和“艰苦奋斗、知难而进、追求卓越、守正创新”的新时代化大精神,统筹推进“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三步走”的战略布局,为走出内涵式创新型特色化办学之路,为实现腾飞之梦、强校之梦、名校之梦,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闻名全国著名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沈阳市苏家屯区
    学校简介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坐落于辽宁省会沈阳市,是一所公办性质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和辽宁水利职业学院,两校均始建于1951年,拥有70年的办学历史,办学经验丰富,特色鲜明。2018年8月,根据十二届省委常委会第103次会议精神,两校合并,组建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校区总占地面积47.7万平方米,北校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总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新校区占地面积38.35万平方米,实验林场有林地面积4067万平方米。学校是辽宁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50强高校、国家百所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辽宁省高校创业教育示范校、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全国文化育人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辽宁省生态环保产业校企联盟理事长单位、辽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全院共有教职工782人,有专任教师560人,其中教授52人、副教授156人;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357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9人,行业教学名师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3人,省级青年科研骨干5人,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团队4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565人,设有林学院、农牧学院、园林学院、水利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木材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生态旅游学院、环境艺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2个二级院和基础部、体育教学部等2个教学部,共开设林业技术、园林技术、水利工程、家具设计与制造、森林生态旅游、建筑工程技术、供用电技术、工程测量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67个专业19个专业方向。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训基地4个,辽宁省重点实训基地9个,校内实训基地及各类专业实验室和标本室211个,其中生物技术(园艺)实训基地、家具设计与制造基地为国家级立项建设项目,校外实习基地174个。拥有6个国家级专业资源库,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865万元,图书61.9万册。拥有国家重点专业2个,全国行业重点专业2个,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3个,辽宁省示范专业7个;辽宁省品牌专业7个,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示范专业7个。学校学生工作活跃,文化生活丰富。建有爱心社团、巧匠俱乐部、绿叶协会、E时代社团、明理学社、摄影美图协会、篮球、足球、乒羽等各类学生社团43个,活动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学校有体育馆、室外灯光球场等设施,满足各类活动和大型集会。学校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打通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搭建就业平台。与亿利生态修复股份有限公司、辽宁三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双汇集团、圣象集团、希尔顿全球酒店集团、上海迪士尼乐园、辽宁宏图创展测绘勘察有限公司等50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每年为近4000名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2000余个,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居全国职业院校前列。
  • 学校简介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原名为阜新市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阜新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按照省、市政府地方院校调整的有关指示精神,自1999年至2014年,阜新师范学校、阜新职工大学、阜新市财贸学校、辽宁广播电视大学阜新分校、阜新公路学校相继并入阜新高等专科学校,现已形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开放大学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多元化”特色办学体系。学校座落于辽宁省阜新市市区,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02人,其中教师378人,博士2人,硕士160人,副高级职称179人(占比47%),正高级职称56人(占比15%),双师型教师占比63%。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909人,其中高职在校生8504人,中职在校生1405人。另有成人教育、开放教育学生3566人。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2亿余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341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287元,教学用计算机2035台,图书馆藏书44万册,中外期刊600多种,数字图书资源充足。学校积极拓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与韩国新罗大学建立了协作关系,先后已有七批留学生赴韩国留学深造。学校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现代移动通讯技术、动物医学、宠物医疗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大数据与会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测量技术、护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高职专业30个,构建了“装备制造、现代农牧、基础教育、文旅商贸、交通土建、民族医学护理”六大专业群。其中动物医学专业、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于2021年评为辽宁省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现代农牧专业群、基础教育专业群、交通与土建专业群”于2021年入选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兴辽卓越专业群。学校秉承“修德砺能”校训精神,实施基于“产教融合 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积极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落实“1+X证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岗位适应水平与实践技术能力。学校建有机电控制与自动化、数控维修、汽车发动机故障检测、植物苗期、动物疾病检测、数字媒体、导游模拟实训、电钢琴、书法、美术鉴赏室、计算机广场等校内实训室91个。另建有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中心、北师大标准体系幼儿园阜新园--阜新高专幼教中心、阜新牧丰动物医院、阜新公路驾驶员培训中心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先后与中粮集团、沈阳忠爱联盟动物医院有限公司、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沃美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雪人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英之杰天祥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昌硕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欧科环境设备有限公司、辽宁宏图测绘、大连海尔集团、沈阳丛文教育、凯莱酒店和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0余家、其中深度合作企业74家,合作组建“校企共建专业”和“企业订单班”10个。近年来,学校积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校教职工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创新进取,不断激发办学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了稳步提升。学校积极加强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职业教育”优势,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全覆盖,形成了“三建两线五对接”特色教学模式,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发展实际需求、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考核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综合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培育的“五个对接”。学校积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三全两育五提升”特色育人模式。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努力构建教学与实践联动,指导与服务一体,就业与创业并举的“一站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学校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建立长期稳定的大学生就业基地71个。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保持平稳,毕业生就业率连年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学校先后荣获辽宁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先进集体、辽宁省绿色校园、辽宁省大学生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征集大学生入伍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安全保卫先进单位、辽宁省三八红旗单位、国家青少年维权岗、辽宁省五四红旗团委、辽宁省共青团员先锋岗、辽宁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东风浩荡新时代,奋发开拓新征程。发展中的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将继续不断抢抓机遇,砥砺前行,勇攀高峰!
  • 学校简介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是公安部直属本科高等院校。始建于1948年5月,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扩建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开展公安本科学历教育的公安院校。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毛泽东主席曾亲切接见学院领导;彭真委员长为学院题写校名;2007年、2008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时任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孟建柱同志先后两次视察学院;201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同志来院视察。2019年6月,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赵克志同志来院视察,作出了“努力把刑警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公安学科专业特色的高等学府、犯罪治理领域的国家级智库、犯罪侦查和公安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高地,朝着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警察大学阔步迈进”的重要指示,同时明确支持学院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办学空间,升格为“中国刑事警察大学”。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政治建校、全面从严治校”办学方针,始终坚持“公安姓党”“警校姓党”的政治属性,把筑牢忠诚警魂作为办学治校的第一要务、把特色发展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有效路径、把改革创新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永恒主题、把警院精神作为积聚发展动能的不竭动力。建校73年来,凝练了“忠诚、求是、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开创了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模式先河。先后为全国政法公安机关培养输送了18万余名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专门技术人才,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千余人次受到二等功以上表彰,数百人被授予全国公安一级二级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劳模,为公安事业发展和平安中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警界清华”“中国刑警的最高学府”“东方福尔摩斯的摇篮”。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育警铸剑,逐步创建了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公安工作、具有鲜明公安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的办学模式,构建了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在校本科生6376人,研究生1113人,留学生28人。设有7个教学型二级学院,3个管理型二级学院。设有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3个一级学科,法医学1个二级学科,法律、警务、应用心理、公共管理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公安技术一级学科”“公安学一级学科”成功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设有侦查学、治安学、经济犯罪侦查、禁毒学、公安情报学、涉外警务、警犬技术、技术侦查学、反恐警务、刑事科学技术、公安视听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等12个公安本科专业和信息安全、法医学等2个非公安专业,涵盖了公安主要业务领域。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3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5个。学院坚持人才强校、人才兴校,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65人,其中正高职称101人、副高职称203人。教师队伍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享受公安部级津贴专家16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1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公安科技先进个人4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3人,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技术特长专家12人,全国公安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教官)12人,公安部刑侦局审讯办案专家1人,省部级教学名师10人,辽宁省优秀专家6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百层次4人、千层次7人。学院坚持融入实战、服务实战、引领实战,与公安实战部门、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深入合作,广泛开展协同育人和实践育人,构建了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实战化育人体系。与公安部刑侦、经侦、技侦、禁毒等业务局开展全面合作,与湖北省公安厅、广东省公安厅、辽宁省公安厅开展全面合作,与沈阳市公安局、沈阳铁路公安局、沈阳海关缉私局开展“同城一体化”合作,开创了公安院校与本地公安机关合作共赢的崭新平台,实现了教学、科研、办案与公安实战的无缝对接、同频共振。此外,学院与公安部第一、第二、第三研究所,以及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浙江大华等高科技企业合作,并邀请专家、学者走进校园,“公安厅局长走进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百城刑警走进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真人图书馆”等活动育人作用不断凸显,推动实战化教学改革向更高水平发展。学院坚持创新发展、引领实战,围绕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和公安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1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2个、辽宁省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示范实训基地1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牵头组建的“辽宁网络安全执法协同创新中心”是公安院校首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新时代犯罪治理研究中心”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学院在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反恐专项申报中,立项数量、课题经费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目前,承担在研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17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31项、省部级项目150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研奖励65项。出版发行《中国刑警学院学报》和《中国刑事警察》两种期刊。其中,《中国刑警学院学报》是我国公安高校的第一本学报,影响因子在全国公安院校学报中排名第二。学院努力打造在职民警培训品牌,是公安部技术侦察干部培训基地、公安部禁毒警察培训基地,也是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确定的“全军保卫部门刑事侦查骨干培训基地”。承担公安部下达计划的刑事侦查、刑事科学技术骨干人才培训班,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全国专业师资培训班等培训任务,以及军队保卫部门、全国各省市公安机关、监察委员会、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委托举办的各类岗位培训班。开展侦查学和警犬技术函授本、专科学历教育。年均培训在职民警5000余人次,另有函授生近2000人。学院坚持开放办学、扩大合作,不断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警务工作对外交流窗口作用日渐凸显。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24个国家及地区的40个高等学校和警察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院是公安部和商务部确定的“外国警察培训承办单位”,“中国—欧盟警务培训项目承办单位”。截至目前,先后为六大洲100多个国家培养了2700余名刑侦技术人才。每年以不同主题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与英国奥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联合开展了双学士学位校际交流项目,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2017年,学院外国留学生教育资质正式获批,成为首个开展警务硕士留学生教育的部属公安院校。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倾力打造美丽智慧校园,为师生提供优质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775亩(其中,塔湾校区321亩、白山路校区68亩、蒲河校区386亩),是辽宁省花园式单位。设有图书馆、射击场、力量训练馆、侦查实训中心、模拟指挥中心等场馆,拥有国内一流的各种专业实验室。目前,改扩建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共将建设四个单体建筑,净增校舍面积12.5万平方米。新建蒲河校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综合楼、教室楼、学生宿舍、食堂、文体馆以及警犬繁育、训练、疾病防治等业务用房等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在此基础上,学院正在与地方党委政府加强沟通,力争通过白山路校区置换形式,在蒲河校区周边开辟新校区,努力实现学院办学空间、条件的根本性改善。
  • 辽宁大学沈阳市皇姑区
    学校简介辽宁大学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医、艺等学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即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学校占地面积2222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 辽宁大学源起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专门商科高校。1953年,东北商业专科学校合入东北财经学院。1958年,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的部分科系与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朱德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8万余人,硕士研究生7400余人,博士研究生近880人。现有教职工2599人,其中专任教师1550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双聘院士4人(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6人,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54人;有国家级和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11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31人。 学校设有27个学院,62个研究院;有本科专业7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JM(法律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法学、化学、统计学、中国史、物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哲学8个博士后流动站;有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6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A类行列。 学校“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有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CTTI来源智库。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智库、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公共服务体系较为完善,设有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图书馆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馆藏文献363万册(件),其中古籍善本书800余种,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联合国出版署指定的联合国文件托存图书馆。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珍藏2000余件文物和1.6万余号生物标本。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建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与33个国家的138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培养长期留学生18000余人,短期留学生4900余人;精心打造孔子学院品牌,分别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面向未来,辽宁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
0.2762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