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2025年普通高考报名系统考生端操作指南
2024-10-2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高考报名系统考生端操作指南

我省2025年普通高考网上报名时间定为2024年10月24日至11月6日,每日9:00—22:00。

系统网址为https://gkbm.sceea.cn;建议考生使用谷歌浏览器或QQ浏览器、360浏览器极速模式进行报考,系统不支持IE浏览器。

在报名注册、找回密码、相片采集、电子签名、网上缴费等环节需使用手机进行操作,请考生提前准备好手机。

一、考生注册

所有考生都需实名注册,注册时填写姓名、证件号、证件类型、密码、性别、手机号码信息。

(1)实名注册时需要考生认真核对,特别是姓名是否使用了错别字、相似字、简繁体字等。

1.jpg

2.jpg

(2)注册时密码设置需符合要求:输入8-16位密码,需要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例如aq12467#

二、考生报名信息填报

在籍考生,指在学校统一报名的考生(含由中学报名点统一组织报名的往届生等)。在籍考生注册后,即可进入报名信息填报流程。

社会考生,指在户籍地外就读回户籍地报名的考生、往届生、同等学力考生、外省回川报名考生等。社会考生须先进行报名资格申报,通过审核后方可进入报名信息填报流程。

(一)社会考生报名资格申报

社会考生,应先进行报名资格申报,审核通过才能进入报名信息填报,点击“考生信息”菜单,在页面上点击“社会考生申请填报”。

3.jpg

考生根据要求填写申报信息及上传所需材料,点击保存并提交申请即可。

4.jpg

审核过程中请及时关注自己的审核状态,审核通过后的界面如下图:

5.jpg

(二)填报报名信息

点击“报名”,选择“2025年高考”,进入报名信息填报。

1.阅读报名须知

6.jpg

2.阅读并同意承诺书

7.jpg

3.填报基本信息

姓名、证件号、区县、报名点等信息已经在系统显示,考生按照报名表要求填写其他信息,包括民族、户籍性质、户籍地、政治面貌、毕业类别、毕业学校、是否残疾考生等。填写完成后点击下一步。

8.jpg

如果“是否残疾”选择“是”,需要填写相关信息。

9.jpg

4.填报联系方式

10.jpg

填写联系方式,点击下一步。

5.填报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须填写至少一个阶段的简历,考生如果在高中阶段存在转学等情况,则可点击“添加下一阶段经历(高中)”增加转学阶段的简历,最多可添加2段高中简历。

11.jpg

6.填报报考信息

报考信息包括考试类型、外语语种、首选科目、再选科目、报考类别。

(1)报考全国统考的普通类考生可参考《招生考试报·新高考选科指南合订本》,结合拟报考普通高校及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填报外语语种、选考科目等。符合二类模式报考条件的考生,加试科目可选择“二类模式藏语文”或“二类模式彝语文”。

12.jpg

(2)报考全国统考的艺术、体育类考生,除了填报外语语种、选考科目、加试科目以外,报考类别需要选择艺术类或体育类。

A.艺术类考生

艺术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考类别选择“艺术类”,艺术专业省统考考试类别(可兼报),并根据页面提示完成各类别附加信息的填报,参考界面如下:

13.jpg

B.体育类考生

体育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考类别选择“体育类”,并根据页面提示完成各类别附加信息的填报,参考界面如下:

14.jpg

说明:体育统考和体育单招可兼报,报考体育单招的考生,需按有关规定登录国家体育总局的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完成体育单招报名和缴费手续。

(3)报考对口招生考试的考生,需选择对口招生考试专业类别,选择“文化艺术类”的考生还需选择“艺术专业省统考考试类别”。

15.jpg

7.提交信息

再次检查确认报考信息无误后,点击“保存报名数据”

16.jpg

三、相片采集

相片采集模式有两种:一是个人采集,二是集体采集。报名点控制相片采集模式,如果是集体采集的模式,考生端只能查看。

个人采集流程如下:

在考生报名信息浏览界面,点“采集相片”,考生可选择:“网页端相片采集”或“小程序相片采集”,并按指引进行线上相片采集。推荐使用微信小程序相片采集功能。

17.jpg

四、电子签名

考生签名前再次核对基本信息、联系方式、个人简历、报考科目,每一项勾选“核对无误”后再点击最下方“确定”,弹出签字二维码,考生扫描二维码进行电子签名。

18.jpg

19.jpg

五、网上缴费

缴费的模式有两种:一是个人缴费,一是集体缴费。缴费模式由报名点控制,集体缴费由报名点管理端统一缴费,考生端只能查看。

个人缴费流程如下:

在考生报名信息浏览界面,点击“网上缴费”,进入缴费页面:

20.jpg

考生核对缴费金额后点击“前往缴费”,输入考生证件号码,页面会跳转缴费支付界面,考生选择合适缴费通道进行缴费。

21.jpg

特别提醒:考生缴费前务必认真核对报名信息,缴费后,报名信息将无法修改。

22.jpg

在支付页核对订单信息,核对无误后,进行扫描支付。

六、加分、专项申报

报名成功后,符合民族地区加分、专项计划报考资格的考生,可点击“加分、专项申报”菜单进行主动申报,考生根据实际情况申报即可,如下图:

23.jpg

至此,考生网上报名流程完毕,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不能再做修改。如个人报考信息填报错误,应主动联系县级招考机构,并按要求提交书面申请。

七、其他常见问题

1.修改注册信息

在四川省普通高考考生信息注册页面,点击“修改注册信息”,进入修改注册信息页面,输入证件号码和密码、验证码登录。

24.jpg

也可以登录后,进入考生信息页面,点击“修改注册信息”进行修改。

25.jpg

2.重置密码

点击登录注册页的“忘记密码”进入重置密码界面。

26.jpg

输入姓名、证件号码、输入2次一致的新密码、手机号码、短信验证码,点击提交按钮。

27.jpg

3.修改密码

在“考生信息”界面,点击“重置密码”进入修改密码界面。

28.jpg

输入原密码,输入2次一致的新密码点击确定即可。

29.jpg

4.问题咨询

考生在报考过程中如遇特殊问题,可咨询当地招生考试机构,联系方式查询如下图:

30.jpg


热门院校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市龙泉驿区
    学校简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优先培育高校。 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学校拥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和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构建起“三段培养、两次分流,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设有20个教学单位,58个本科专业,有近26000名全日制在校生。有3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13个;有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校借鉴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中国西部高校唯一的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 学校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学科特色与优势日益凸显。学校以信息学科、大气学科和经管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现有2个省级“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大气、信息、经济管理三大学科群。 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全面服务气象、统计、国防等事业发展,全面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四川“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攀升。学校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2个、省市级科普和培训基地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近200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7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 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博士600余人,高级职称近600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贡专家等120余人次;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气象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10余人,聘有100余名院士、长江、杰青等高层次专家为我校兼职教授。本校教师担任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20余人,比较有影响力的主要学术兼职46项。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及“一带一路”对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40余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塞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建立4个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院),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努力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 绵阳飞行职业学院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学校简介国际代码:14730学院性质: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中国首家民营飞行学院国家aaaaa级景区的璀璨明珠抢占通航产业高地 创建世界传奇大学绵阳飞行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招生计划以飞行人才培养为主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学院位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科技城(北川)航空城,是北川羌族自治县重点建设项目“大美羌城——泛美航空科技城”的核心部分,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理念回归大夏文化的起点,吸收羌文化民宅、藏族布达拉宫、汉族传统建筑的建筑艺术精髓,依托“泛美航空科技城”3000亩开放景区,汇聚世界雕塑巨擘,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禹羌”文化主题雕塑公园,旨在弘扬民族文化,打造一所集航空文化、羌文化等相结合的传奇大学。学院立足“以飞为主,空地并举,专注通航,服务民航”办学定位,恪守“安飞高翔,格物知止”校训,致力发展成为一所以培养飞行人才为特色,集航空制造、维修、服务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国内一流高职院校,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自身办学特色的民航类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办学定位:学院立足“以飞为主,空地并举,专注通航,服务民航”办学定位,恪守“安飞高翔,格物知止”校训,开设了定翼机驾驶技术、直升机驾驶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消防救援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社区康复等专业。学院致力于成为以飞行为主,集航空制造、维修、服务和技术研发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内一流高职院校,成为极具自身办学特色和行业影响力的民航类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模式:学院建立了“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同质、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飞行为核心专业,围绕人才培养体系、飞行训练基地、飞行驾驶执照考取等方面与泛美通航集团全方位展开合作,构建通用航空专业人才全过程培养体系。立足所开设专业,以行业需求、岗位标准为导向,与数十家企业建立多层次多维度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开拓广阔的就业渠道。
  • 学校简介乐山师范学院地处世界三大遗产所在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名人郭沫若的故乡——四川乐山,东望乐山大佛,南临大渡河,西眺峨眉山,北接城市绿心。1938—1946年,国立武汉大学曾在此办学八年。学校始建于1978年,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乐山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四川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等级。2012年纳入教育部“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由武汉大学对口支援建设。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继承创新,臻于至善。学校传承武汉大学抗战西迁留下的高等教育文脉,汇集新中国乐山大地的高等教育星火,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艰难创业,赢得了全国高等师范专科教育“名校”和“红旗”美誉。学校在新世纪的浪潮中励精图治,跨越发展,书写了新建本科院校奋进领先的篇章。新时代、新使命,学校蓄势待发,开启了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省属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办学以来,学校始终不渝地坚守扎根基层、服务乡邦的教育情怀;始终不渝地砥砺锐意改革、戮力同心地奋进担当;始终不渝地弘扬“敢为人先、臻于至善”的精神传统;始终不渝地锻造“弘毅自强、笃学践行”的校训品格。学校面向农村基础教育探索出的“主辅修制”“校县结合、双向育人”“培养方案整体改革”等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升本以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2项。学校沫若艺术团连续3届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多次登上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学校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国残联纳入“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二期)”项目单位,建设有1个国家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有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四川省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等省级培训机构。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四川省先进单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四川省文明校园”等荣誉,被授予“四川省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单位”“国家西部旅游专门人才培训示范单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环境优美,师资雄厚。学校依山傍水,书香浓郁,占地1150余亩,建筑面积43.3万平方米,在美丽的苏稽古镇大学城规划建设新校区1600亩,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书(刊)184.35万册,电子书(刊)921万册,有48个数据库,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9亿元。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8000余人、学历留学生120余人,教职工1400余人,高级职称近500人,博士、硕士学位近110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书育人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1人,乐山市各类拔尖、优秀人才50人。先后有100余名教师在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丰富,专业众多。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6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教、经、管、法、农、艺九大学科门类。建设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国家级新农科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5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先后获批10余个省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建有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2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6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1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潜心育才,成效显著。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宗旨,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持“专业化、职业化、个性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师范教育为本体,以应用型专业和艺体类专业为两翼,着力培养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3%以上,其中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40%以上,考研率10%以上。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各行各业和基础教育一线,涌现了一大批名师专家,其中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辅导员、“马云乡村教师奖”、中小学优秀校长和特级教师等。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智能汽车、师范生教学技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竞赛获得突出成绩。建设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和乐山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2019年全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第266名,并在2021年公布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五轮总榜单”(2012年-2020年)中位列278名。科研突出,特色明显。学校现有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遗产旅游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市级研究机构和46个校级研究机构。主办《乐山师范学院学报》《郭沫若学刊》《基础教育论坛》等学术刊物。升本以来获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获省、部、市级科研奖励300余项,其中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0项(含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5项(含二等奖1项);在Nature等国际期刊发表SCI、SSCI收录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000余篇。在郭沫若研究、苏轼研究、教师教育、特殊教育、林竹资源开发与利用、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研究、硅材料与新能源技术应用、社会治理、互联网自然语言智能处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特色较突出。服务地方,开放办学。学校对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谋发展为目标,加强校地合作。与乐山市人民政府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与市辖区(市、县)及有关市级部门紧密联系合作,为地方各行各业提供智力支持。建有“乡村振兴研究院”“峨眉山研究院”“大渡河流域研究院”等体现乐山特色的科学研究机构和资源平台。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近年来,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00余项,软件著作权近100项,在竹类病虫害防控与资源开发、特色专用水稻培育、黄连地膜除草、禽畜粪便循环利用、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防治与利用、鸟类保护生物学、空间探测在灾害预警预报中的应用等研究和技术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精准扶贫强劲落实,助力沐川县、马边县、雷波县、美姑县等贫困地区脱贫摘帽,派出管理和专业技术各类扶贫人员数百人,培训各类人员5000余人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数百余万元,目前正全身投入到乡村振兴宏伟战略中。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先后与捷克帕拉茨基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等50余所国(境)外高等教育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师生交流、联合培养、科研合作、智库建设等活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进入提速升级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将大力落实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1329”发展战略,在“十四五”期间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省属一流师范院校。
  •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成都市龙泉驿区
    学校简介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公办卫生健康类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发轫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前身为1988年建立的四川省卫生学校。2014年升格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尚能精技、凸显特色、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入推进“德能同育、学训交替、医教相融”人才培养模式。以“五爱五尽”家校情怀为引领,以“五大强校”战略为主线,聚焦“双高”计划培育学校建设,聚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聚焦“一老一小”特色,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92人,全日制学生11072名,在治理体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办学实力在省内外不断提升,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整体实力位居同类院校前列。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断完善。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指导,以章程为核心,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强化人文关怀,创新提出“五爱五尽”家校情怀(即五爱:爱岗、爱生、爱学、爱家、爱校,五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美)和“五大强校”(即改革创新,强校之路;人文精神,强校之魂;人才质量,强校之本;师资队伍,强校之基;科学研究,强校之标。)战略,全面提高治理能力与水平。学术影响不断提升。学院开设有护理、药学、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中药学、医学美容技术、中医养生保健、预防医学、智能医疗装备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13个专业,其中预防医学为国控专业。2021年获批四川省“双高”建设培育学校,护理专业群获批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现为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院校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护理分会副会长单位,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执业资格考试联盟理事长单位,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助产人才培养和基层妇幼保健协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第四届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护理类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类专业规划教材第四届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教育部首批老年照护、母婴护理、失智老年人照护等12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十大创新教育基地,四川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老年照护牵头单位等。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现有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抗疫先进个人、四川省先进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获评全国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奖(校长类)、四川省教育厅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四川省首批职业教育护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等,获全国高等护理院校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全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四川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256人次。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深入推进“德能同育、学训交替、医教相融”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一老一小”特色,深化医教协同育人机制;健全专业群建设机制,切实做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岗位职业标准;深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和现代学徒制,开展“三创”教育、推进“三全”育人、深化“三教”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和突破。2020年获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四川省护理(老年护理)甲级重点学科、四川省儿童智能康复重点实验室,构建“护心育才”1441心理育人体系、获批四川省第二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心理育人”类精品项目。学院累计培养“抗疫巾帼英雄谱”佘沙、“全国最美乡村医生”马丽等优秀毕业生为代表的卫生健康服务人才3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培养的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社会满意度连年提升。学生获全国高职大学生创新教育大赛一等奖、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大赛铜奖、全国运动舞蹈大赛一等奖、全省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各类表彰奖励635人次。基础建设得到全面改善。学院占地面积900亩,有成都、德阳两个校区,于2017年获批总投资1.65亿的四川省医养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已投入使用,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成四川省护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全国高职院校护理类“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基地、四川省护理和康复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德护理人才交流计划赴德护理人员中国培训基地、四川省和德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生命健康科普基地、四川省职业教育示范性护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国家级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教育部首批老年照护、母婴护理等12个“1+X”证书培训试点基地等“一中心、八基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学院实施市校共建,拥有附属医院4所,其中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为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拥有省内外见习实习基地178个,产教融合基地60个,牵头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现代护理教育联盟”“四川省医药卫生与健康类‘1+X’证书联盟”。科学研究成效明显。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与应用型研究,大力推进“三教”改革与医教协同研究与应用。首创高职院校科协,牵头主持各类教学改革与自然科研课题70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4项,专利获批9项;获研究成果奖28项,其中“四位一体高职护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全国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民族地区高职基层卫生人才1134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编写教材和专著112部,发表论文1035篇。社会服务成效凸显。深化社会服务与创新,依托专业特色与优势,主动服务地方健康与经济。聚焦“一老一小”特色,大力开展产教研与社会培训,开展教育部“1+X”证书培训、四川省合格村医培训、四川省中高职“双师型”教师培训等高水平培训项目40余项,培训基层卫生健康人才6.7万人;学院连续三年荣获省委省政府扶贫先进单位,院长牵头组建以学校毕业生为主的“川护壤巴拉健康服务志愿队”,服务壤塘县4.7万人,获国家卫健委和全国青年志愿队服务大赛金奖和银奖;基层卫生人才职后教育“高原最美格桑花托起健康扶贫梦”项目分别荣获四川省青年志愿者金奖、第二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组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抗击新冠肺炎爱心志愿服务队”,守护四川24万社区群众生命健康,队长张先庚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和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新时代、新使命、新挑战、新作为。学院将以“双高计划”建设为抓手,促进学院建设发展整体水平提档升级,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努力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者、改革者、引领者,为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做出更大的积极贡献!
  • 学校简介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直属省商务厅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现有青羊、温江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436亩,建筑面积14.66万万平方米,馆藏图书52.2万册,固定资产总值2.43亿元。学院现有教职工560人,全日制学生10558人,留学生88人。职教历史悠久。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07年的成都女子蚕桑传习所,2004年由四川省商业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与四川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省部级重点中专)组建升格为省属公办高职学院,是四川省唯一商科高职院校,是四川省重要的现代商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先后荣获2017年“第一届四川省文明校园”、省委、省政府“2020年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办学特色鲜明。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依托商务行业背景,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构建了市场营销、智慧财金等专业群,对接现代服务业产业、具有现代商科特色的专业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学院设6系1院1部3中心,开设专业36个,建有省级示范建设重点专业2个、教育部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4个、国家规划教材8本、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1+X”证书26个。就业前景良好。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毕业生提供有力的就业保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5.11%、95.27%、95.71%,稳居全省普通高校前列,毕业生凭借良好的能力素质赢得了家长、用人单位的认可和赞誉。此外,学院还为学生构建了立交的“专升本”深造渠道,2018-2020年专升本升学率达12.11%,位居全省第6。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
0.3692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