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京: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说明
2024-10-3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1.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说明(音乐类)

2.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说(舞蹈类)

3.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说明(表导演类)

4.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说明(播音与主持类)

5.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说明(美术与设计类)

6.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说明(书法类)


热门院校

  •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北京市丰台区
    学校简介北京体育职业学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由北京市体育局于2008年6月创建的一所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该院是在原北京市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和北京市第二、第五体育运动学校基础上整合而成的。现有专业:竞技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竞技体能训练方向)、社会体育专业(康体健身方向)、体育保健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校生源:北京市市级优秀运动队的本市户籍学生、外省市已进入北京市集体户口的高级中等学校毕业的在训运动员,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学院与兄弟院校联办的各类学历教育,高职、中职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其他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班)的管理;根据市教委有关政策、规定和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拟定学院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提出教育管理改革意见,并组织实施;承担高职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学籍管理、毕业生审核与毕业证书颁发工作;负责北京市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社会体育经营人才的基础教育、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承办北京市体育局系统内相关培训事项;承担北京市体育局系统优秀运动员退役转型期间职业技能及相关培训工作。学院注重体育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北京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造就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各类体育职业人才,同时为运动员退役后顺利转型就业搭建桥梁。学院同时开展各类与体育职业相关的岗位资质培训,多角度、多层次培养体育人才,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办学优势突出的体育职业院校。
  •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朝阳区
    学校简介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学校共设有17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00余人,研究生8500余人(其中博士1300余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2200余人,学历留学生360余人。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5人),其他国家院士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青年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30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7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其中在岗3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 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聚焦“四个面向”,努力构建“强工厚理兴文重交叉”学科体系。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位列ESI 排名前1‰,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学3个学科位列ESI 排名前1%。“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学科群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56个本科专业(含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8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9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8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素质教育基地;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4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8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金课”,5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5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1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4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2部北京高等教育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9 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7项;国家级教学团队5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1个。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01年以来,学校有32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 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各类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尖端科技领域。2021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8.4亿元,其中竞争性科研到款相比2020年增加4200万元,获国内专利授权783项,国外专利24项。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加强。学校把产学融合、军民融合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机遇,不断增强“四个服务”能力,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做贡献。学校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产业拥有近20个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产业实体,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近年来,结合校内优势学科、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学校还重点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相继成立校地合作地方研究院4个、技术转移中心6个。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着力健全国际交流合作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全球合作网络体系,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学校与美、英、法、俄、德、澳、韩、日、意等48个国家(地区)的156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021年新(续)签校际合作协议36份,新增合作伙伴11个。建有3个北京市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3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坚持以“高精尖缺”人才引进为重点,20项引智项目获得科技部国家级“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立项;在校长期任职的外籍专家共18人;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交流,与19个国家(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80余项学生赴海外学习项目。继续推进“北化-世界百强高校本硕博精英计划”,30名优秀学生由国家留学基金委等资助赴境外进行攻读博士学位或博士联合培养。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举全校之力推进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积极发挥学校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5位老师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3%,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7%。 今天的北京化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继续秉承“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校训和“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化大精神,深入实施“育人为先”“人才强校”“全球发展”“交叉突破”四大战略,打造更加卓越的“育人北化”“创新北化”“开放北化”“幸福北化”,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北化力量。
  •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市昌平区
    学校简介北京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综合性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创建于1997年,建校以来,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秉承校党委书记周继庭同志所倡导的“育人报国”宗旨,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学校建设的巨大成就。形成了占地面积达2875亩的林木叠翠、鸟语花香、依山傍水、亭塔相间的昌平沙河校区和八达岭校区。现有教育教学用房总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38亿元,专兼职教师180人。2007年学校通过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校在重视专业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把“立德树人,育人育魂”作为根本任务,以党建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三制”(体制、机制、责任制)做保证,全员全过程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008年,学校开展的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抗震救灾中踊跃献血,捐款捐物;在参与奥运服务过程中无私奉献,有力地提升了广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学校有直接参与奥运会标兵引导员、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奥运会开闭幕式演员、残奥会开闭幕式演员、标兵引领员、票务工作者共近3000人,有残奥会乐队和拉拉队志愿者 10000人;共参与奥运服务活动达6万多人次。学生们积极参与奥运服务,得到了北京市奥组委奖励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多年来我校普通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 一、学校的办学思想及定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定位。主动适应首都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需要(我院处于中关村核心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在融合发展的引领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突出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以转型与精专发展建设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活力,积极推进校企融合,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同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定执行我校董事会提出的“质量、特色”、“同心多元”和“一主多辅”的发展方略,即:以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体(或中心),以特色教育,如老年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国际教育、与企业合作的培训教育等为多元辅助的发展格局,推动北科院真正走上“精专”型发展道路。二、发展战略坚持“质量特色、同心多元”的发展方针,走“精专”型发展道路,经过3-5年的努力,力争建设成有专业特色的精品大学。 所谓的“精”,它的内涵有以下七点:第一是搞教育的人要精干。第二是业务要精湛。第三是工作要精细。第四是设备要精良。第五是校园要精美。第六是质量要精品。第七是学生实践能力精通。 所谓“专”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有特色专业。第二是事事有专责。第三是人人有专长。三、办学方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立校,从严治校,服务兴校,人才强校。四、教学观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五、育人观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应用能力为本,社会评价为据;切实提升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北科求学,就业创业。六、办学特色专业建设与校企合作融为一体。专业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校企合作为专业建设提供保障;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坚定不移走产学一体化发展道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信仰文化为核心内容,以道德培养为基础,以“三制”(体制、机制、责任制)做保证,全员全程做学生工作的体系框架。建立以班主任为主体的辅导员队伍 ,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形成北科特色的“安全、和谐、节约,学生苦学、教师精教、干部勤政”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政府和家长放心、学生满意。七、北科校训格物致知 品端学粹八、办学宗旨育人报国九、办学目标经过3-5年的努力,力争建设成有专业特色的精品大学 十、师生简约精教苦学 严管守纪
  • 学校简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软件技术和软件工程研究与应用的高校之一。北航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入选首批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33所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软件工程国家一级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北航软件工程学科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航软件工程学科获评A+学科,连续两次入选国“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自2002年建院以来,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国家和行业急需、具备深厚家国情怀、强烈使命担当、具有国际视野、全面和谐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软件人才。二十年来为国家和行业培养了2万余名活跃在一线的软件人才,在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实践中,以“创新、创意、创业”为特点的人才培养在互联网新经济时代孵化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企业,形成了独特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开启了高质量软件人才培养的2.0模式。学院聚焦国家软件战略主战场,确立以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安全关键软件、智能软件工程为代表性方向探索关键软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卡脖子”问题为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努力实现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三个转变:即以市场需求驱动为主转变为以国家战略驱动为主培养软件人才、从适应软件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转变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为主转变为人才培养与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技术攻关并重。学院秉持北航“厚植情怀、强化基础、突出实践、科教融通”的人才培养方针,引导学生树立“矢志报国、求真尚德、创新有为、笃行实干”的价值追求,着力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自主创新能力、具备先进软件工程方法和领域知识的软件人才。学院是首批软件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以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软件人才为目标,突出创新潜质和工程素质,围绕智能工业软件与大数据分析、基础软件与新型平台软件和智能软件工程等专业方向,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使命担当,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和专业知识,良好的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需求的特色化示范性软件人才培养的“北航范式”。学院围绕关键软件领域的国家战略和学术前沿布局科研方向。依托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可信网络计算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北航青岛研究院、杭州研究院等校地合作平台,形成了人机物融合环境关键基础软件、先进工业软件方法与环境、安全关键系统软件与工程、人工智能与智能软件工程等优势方向,突破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建设重大系统和平台,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支撑系列自主研发操作系统的安全验证,完成系列国防军工重大型号的软件试验鉴定,在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中贡献力量。学院积极开展产教融合科研创新,通过学科融合、产业驱动,将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融入联合软件技术攻关。近年来,已经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载人航天工程软件工程中心、华为、麒麟软件、数码大方等建立联合实验室或联合软件技术攻关基地,推进关键软件领域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培养,通过校企联合双导师制、校企协同课程和实践机制、需求导向的个性化培养过程,推动关键软件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服务国家软件战略和国民经济社会主战场。学院营造鼓励新形势下开展国际教学与科研合作的氛围,充分利用线上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机制。探索建立特色方向上国际软件工程师师资、课程、实训认证体系,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全球工作的能力;探索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软件工程学术会议,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开放国际合作网络和常态化国际学术交流机制,通过国际引智计划聘请国际优质师资开设短期课程。学院毕业生积极践行“软件报国”价值追求,学生素质能力广受社会和企业欢迎。近三年,本科生读研深造率近60%,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在国防科技工业、关键软件企业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就业超过40%,在腾讯等知名高新科技企业就业在40%以上。学院将围绕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要求,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软件产业发展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使命担当,力争在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两个领域,通过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形成国家战略性科技创新力量和高质量软件人才的培养基地,以坚实步伐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软件学院迈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
  • 学校简介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行政主管部门为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主管部门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校于1985年成立,2006年改制更名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其前身是北京市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和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2010年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院校,2014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骨干校建设验收并获得“优秀”,2015年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第二主持单位,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校、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入选第一批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为国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单位。2020年学校牵头组建的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职教集团获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承接教育部提质培优项目。 学校拥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68亩,设有劳动经济管理学院、民生福祉学院、城市安全学院、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开设普通高职专业近20个。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保持在99%以上,重点专业就业率100%,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4.47%,被北京市评为“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学校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学生接受两年北京市十一学校的优质高中教育后,再进行三年职业教育,前往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就读本科,同时学生可选择前往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台湾树德科技大学等多所继续深造,并且可以为学生推荐到欧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知名大学深造。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
0.1380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