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厦门大学2009年自主招生申报注意事项
2008-11-2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1 、我校自主招生的目的是选拔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创新潜能或优秀综合素质学生。相应的加(降)分录取政策是目前实现此项选拔工作的具体办法,并非自主招生的最终目的,希望广大家长、考生给予正确的理解。自主招生并不是简单或单纯的为了加(降)分而增加录取的保险系数或加分挑选专业。我们热切期盼和欢迎讲诚信、具有创新能力和优秀综合素质的学生参加我校的自主招生;对于仅仅为了获得我校的加(降)分的家长和考生,建议认真对照我校申报条件,正确对待和选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精力和时间的浪费。 

    2 、我校 2009 年自主招生的申报工作采取网上报名和申请材料送审的方式( 两者缺一不可 ),符合《厦门大学 2009 年自主招生简章》规定条件的学生,可登录我校招生办网页中 “ 普高招生 ” 频道进行网上报名,并注意保管好由系统自动生成的报名 ID 号和考生自行设置的密码,以备用于网上查询个人申请材料寄达情况、资格审核情况以及获得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考生在高考成绩揭晓后录入高考成绩等信息。 鉴于部分省份高考报名工作尚未开始,目前暂无考生号的考生可在考生号栏目中先连续输入14个0替代,并于高考报名后一周内上网录入考生号 。学生网上报名录入的各项信息为我校今后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务必及时、完整、真实、准确。个人信息的录入责任,由学生本人负责。 

    3 、学生进行网上报名后直接打印并填写《厦门大学 2009 年自主招生申请表》。申请表及所附完整的材料为我校受理报名、申请的正式依据,逾期寄达我办不予受理。申请表各项栏目必须按我校要求分别 由学生本人和教师亲笔如实、准确填写(个别栏目一时无法填写,请予注明或附相关材料说明) 。若弄虚作假、填写有误或未按我校要求填写,由此产生的问题由学生负责。所有申请材料不论学生最终是否获得通过均不退还,请注意备份。 

    4 、为了使我校能真正考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充分展现学生的特长、个性和综合素质,凡我校所有要求学生本人办理的事项请由学生本人完成。 

    5 、若申请材料附有专家推荐材料,请提供推荐人的工作身份证明。推荐材料主要内容为:与学生认识的时间、背景;负责任地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和写实性的客观评价等。中学推荐意见建议由班主任作全面、客观和富有鲜明个人特点与实际能力水平的鉴定。 

    6 、高中阶段获奖证书复印件请班主任核对原件并在复印件上签署姓名和审核意见,同时加盖学校公章。未按以上要求办理的复印件将被视为无效材料。原件请注意妥善保存,以备我校随时查验。 

    7 、凡获得我校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学生必须于 高考成绩揭晓后一周内 ,登录我办网页,凭报名 ID 号和密码,输入准确的高考成绩。未如期按我校要求办理视为自动放弃我校自主招生资格。凡违约所产生的后果由学生负责。 

8 、我校自主招生工作的有关动态和通知将通过招生办网页及时发布,请 留意 关注。 

厦门大学自主招生网上报名系统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护理、药学、医学技术、临床医学、卫生管理类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12年的福州马高爱医院附设看护学校,是中国首批注册的护士学校之一,2005年由福建卫生学校和福州卫生学校合并组建。学校1954年开办药学和医学检验专业,是福建省最早的药学和医学检验人才培养基地;1986年在全省医药卫生院校中率先开设医学影像专业;是全国首批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4所高职院校之一。2021年6月,成功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计划(A类)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内设机构26个,其中党政管理机构14个,教学机构9个,教辅机构3个。现有专任教师490人,高级职称170人,博士22人(含在读6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和省级教学名师3名。2位教师荣获“清海杯—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2位博士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9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专业带头人海外访学研修资助人选,11人入选福建省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人选。近年来,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团体奖项33项、个人奖项39项。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典型案例1个(全省3所高职院校之一),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5名,全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1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卫生行指委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1324人,专业26个,覆盖医学及医药相关专业,形成了医、药、护、技、管5个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9%以上。与5所中职学校开展7个专业联合办学,与福建医科大学开展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3个专业高职本科贯通人才培养项目,构建起“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纵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护理、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4个专业列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2个专业群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助产、中药等6个专业列入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母婴与老年健康照护、临床医学、药学和医学技术等4个专业群获批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医学美容技术、口腔医学、助产和医学检验技术等4个专业列入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护理、眼视光技术等2个专业列入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药学专业获批全国首批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眼视光技术、中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技术方向)等4个专业获批福建省教育厅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药学、中药、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6个专业获批福建省教育厅“二元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获批老年照护等13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项目,中药炮制工等10个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种。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个、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福建省职业院校专业群实训基地2个、福建省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校外实践基地181个,其中附属医院4个(福建省级机关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建瓯市立医院、武夷山市立医院);教学医院36个(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南平市第一医院、宁德市医院、莆田市第一医院、龙岩市第二医院、龙海市第一医院、沙县总医院等)。学校是承担福建省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牵头组建福建健康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并获评福建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创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合作共建模式,与行业部门、龙头医院、知名企业联合办学,建立了26个“厂中校”,举办校院(企)合作班、现代学徒制班、二元制人才培养技术改革试点班,联影医学影像产业学院获批福建省第三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学校设有3个研究中心(现代养生保健产品研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医药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延续护理福建省高校应用文科研究中心)、1个研究室(福建省中医药有效成分分析与生物活性评价研究室)。近年来,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8项;研发国家3类新药伏立诺他原料及其胶囊制剂;研制福建省地方标准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15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荣获福建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学校牵头成立福建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集团, 设有福建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基地、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和乡村医生培训中心,获批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培养高校和培养基地、福建省继续教育示范教学站点培育项目单位、福建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老年大学建设项目、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开发基地、福建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院校、福建省医疗护理员培训中心和福建省药师协会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面授机构。面向基层、社区和企业开展乡村医生规范培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护理急救和健康养生等技术培训项目,年培训约3万人次。学校与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等院校联合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被评为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在国内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福建经济学校等省内外院校结为友好合作伙伴学校;在国(境)外与美国、日本、菲律宾、泰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境)外1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中举办首个中外护理教育合作项目。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业精德诚”校训精神,为福建省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表彰,蝉联省级文明校园,获授省直文明单位、省级平安校园、安全标准化提升工程一级达标学校、平安先行学校、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优秀单位、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全国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文明校园,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商旅文创相结合,以信息技术和闽台合作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由福建省教育厅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学校现有位于福建省省会的福州市区的龙腰校区、杜园校区以及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国际旅游岛的占地1100亩的平潭新校区。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源于1906年创办的福建官立商业学堂和福州青年会书院,2003年2月由福建电子工业学校、福建工程学校、福建省商业学校等3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合并升格成立,已有一百多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培养了9万多名毕业生,校友遍布海内外,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唐仲璋、郑作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名誉校长陈良惠等知名校友。1996年5月21日,习近平同志(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曾在学校合并前身之一的福建省商业学校九十周年校庆之际,为学校题词:“办出特色 再创辉煌”,成为学校坚持内涵特色发展的重要指南。近年来,学校以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赶超、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为己任,明确“立足福建、融入平潭、服务两岸、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提出“服务国家战略,学校办到实验区;服务区域发展,专业建在产业链;服务学生成长,课程融入岗位群”的办学思路,凝炼“百年老校,一路向海;院士领衔,人人出彩”的福信文化,坚持“传承菁华、开放包容、知行合一、协同创新”的学校精神和“厚德强能”校训,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人才培养全国一流、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两岸交流合作典范”的高职院校,引领福建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入选全国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学校现有教职工620人,其中专任教师515人。目前,有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个国家级职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获得者,9名福建省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7名省级教学名师,8个省级教学团队,9名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劳模工作室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个,5名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4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还有100多人次在各级行指委及协会、学会任职。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冰山”模型人才培养理念,创建“知识、技能、素质”三位并重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还率先开展“实务专题制作”研究与实施,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7324人(其中外国留学生44人)、成人专科在校生3333人。毕业生当年度就业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其中,2021届毕业生升学率占比32.88%,自主创业占比1.08%,参军入伍占比3.08%。截至2022年3月,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上共有4500多人次获奖,其中,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7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52项;连续十三年蝉联福建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团体总分一等奖;在近三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高职)”中位列福建省第1名、全国前列。在福建省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分别荣获高职高专组团体总分第二、第一和一等奖,在第十六届省大运会上获得团体和个人冠军3项、亚军10项、季军8项的优异成绩。学校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与美国通用电气(GE)、苹果公司、中国联通、阿里巴巴、新大陆集团、富士康、京东方、神州数码、永辉集团、360等国际、国内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产学研合作企业总数达440多家,校企联合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共同建设、完善并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群,建有校内实训基地28个、校外实训基地380多个,其中,有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24个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示范性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技能竞赛基地等)。学校现设有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商贸管理学院、数字产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44个办学专业。其中,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和央财支持专业5个、国家高水平高职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2个,教育部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和全国示范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和示范(精品)专业14个,以及省级“二元制”、创新创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衔接、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产教融合示范等改革试点项目专业(群)25个,校级重点(特色)专业28个。现有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0门、创新创业课程3门,还荣获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以及1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坚持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牵头成立福建省信息产业教育集团、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福建省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等。在办学机制创新上,先后与北京新大陆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福建信息新大陆学院”,探索“混合制”办学模式;与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共建“大唐终身教育学院”,探索购买服务的合作办学模式;与福建信创公司联合打造信创产业学院,与青创未来集团联合打造中小企业经营产业学院,通过购买服务、联合办学形式成立校企紧密融合型的实体性数字产业学院,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机制;牵头成立平潭综合实验区职业院校联盟,积极探索对平潭职业中专学校的全面托管;与宁夏工业职业学院开展闽宁台职业院校对口协作帮扶共建等。近年来,学校入选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院校、3个省级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1个福建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开展了大量的院校教育技术交流、学术科研交流、人员培训、学历提升、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工作,并与行业企业共建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021年,克服疫情挑战,全年完成各类非学历培训服务共计119116人日,培训服务到款额1014.38万元,新增福建省“八闽工匠学堂合作院校”技能培训基地、福建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福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省级培训基地、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福建省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5个省级培训基地。学校共申报23个1+X证书试点项目,审批人数1339人。近年来,教职工共有338个市厅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立项,拥有122项授权专利成果。学校致力打造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先行校,与台湾地区高校、企业在职业教育上开展深度交流合作,注重项目推进、双向交流、融合发展,取得丰硕成果。2007年以来,承办首届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校长论坛、第四届海峡两岸应用技术类大学校长论坛等多个论坛;与20所台湾技职院校建立“姊妹校”关系;2018年以来,聘请24名台湾全职或兼职教师;借助台湾师范大学力量,引入全球学习与测评发展中心(GLAD)的双师专业英文教学培训、PVQC认证(学生)两个考试认证中心项目;引进Moldex3d模流分析认证证书。作为全省首所成批次赴台交流学习的高职院校,共有495名师生赴台交流学习。2019年,台湾地区来校交流人员达300多人,其中首次来大陆的青年学生有140多名。2020年获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专科生资格,成为福建省第一所获得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专科生备案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拓宽国际合作办学视野,取得国际交流合作的良好成效。近年来,引进Autodesk国际认证考证中心资源和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LCCI国际职业认证课程与考试项目;与新加坡淡马锡国际基金会、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国际联合举办职业教育培训项目;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开展校际合作交流;与马耳他国立旅游学院联合开展旅游类人才培养和平潭国际旅游岛产业技术服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入选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智能制造领域试点专业;与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合作,完成两批20位攻读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博士学位的教师选派;与泰国因他猜商业学院、清莱职业学院共建中泰国际学院和我校海外分校暨泰中国际学院,与泰国乌隆他尼职业学院共同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招收四届泰国留学生和1期短期研习生,2018级19名留学生已毕业,取得中泰双大专文凭。
  • 学校简介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高考统招的全日制高等院校(院校代码14059),也是福建省支持并主导倡办的省内仅有的两所软件职业院校之一。学校坐落于厦门集美大学城,这里依山面海,风景优美,交通便捷。厦门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是著名的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人文荟萃、信息发达、经济活跃,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集美,一个闻名遐迩的侨乡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历史文化丰厚,环境恬静幽雅。这里不仅积淀着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公益教育精神,还蕴藏着集美学村、鳌园、园博苑等标志性文化园林名胜。这里是厦门的几何中心,还有高等学府林立的大学城。学校占地面积800亩,规划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设计独具特色,完全建成后可容纳20000人生活、学习。现建成有雄伟壮观的联体教学楼群、财政部扶持省内最大的校内实训基地、温馨明亮的花园式公寓生活区及国际标准足球场、篮球场等完善的教学、生活设施。此外,还建有软件开发实训室、动画渲染集群实训室、无纸化动画实训室、三维动画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VR室内设计展示实训室等60个实训室,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2000千多万元,纸质和电子图书 40万册,教学用计算机2976台。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先后与110家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学校着力打造“一个核心”即软件和信息服务,“三大产业链”即电子信息产业链、文化创意产业链、现代服务业链,“六大专业群”即软件与网络技术专业群、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数字创意专业群、文化创意专业群、经济与信息服务专业群、国际商务与贸易专业群的特色专业集群。学校设有软件工程系、数字传媒系、经济管理系、设计艺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外语外贸系等6个系32个专业,形成了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为主,动漫艺术设计、财经、旅游、电子商务等大类为辅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先后获批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市级重点专业3个,5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获得省教学成果奖6项,同时被授予福建省软件适用人材重点培训基地。学校拥有一支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以上的占75 %以上,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80 %以上,“双师”型教师占70 %以上。其中8名教师被聘为省教育评估专家,4人进入省级专业带头人行列。学校近年来相继荣获福建省第十届、第十一届“文明学校”,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诚信教育进校园先进单位”,福建省“诚实守信示范单位”,厦门市“5A级平安校园”和厦门市“绿色校园”等荣誉称号。2013年4月,学校由民办非企业转制为事业单位。为进一步办好学院,2016年5月,厦门市人民政府决定,由国有企业厦门建发集团、联发集团支持办学。学校坚持职业教育的实用型和职业性,坚持产学合作,以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一、学做一体人才的培养模式 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努力践行“德才兼备,学做一体”的校训,积极构建学生素质养成体系,不断深化改革教学模式。学校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及时将生产一线信息反馈、吸纳到各个教学环节,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托实训实习场所,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真实的环境中更好地掌握职业技术技能。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学校实施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采用笔试、口试、练习、作品制作、论文、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着重检查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大力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活动,形成项目促教、竞赛促学、以赛代考的特色机制。学校学生多年来一直积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各类比赛获奖100多项,获全国、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89项,成绩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 二、个性化培养的的教育体系学校秉持“爱校如家,育生如子”的教育理念,师生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齐抓校风学风,共建校园文化。教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秩序,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注重自身发展。学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秉承“人人皆可成才”的现代高职教育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及课堂上去发现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计划,实施针对性教学;注重设置“潜能导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尤其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评价体系,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三、人才为本的办学理念学校秉承“人才为本”的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引人、用人、育人、留人环境,努力打造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团队。学校高度重视人才,根据办学需要,积极引进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和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担任专任教师,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工程师来校兼课,以闽台合作交流为契机引进台湾优秀师资,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学校鼓励支持教师继续深造,提供多渠道的进修培训、学习交流、实践锻炼等机会,注重提升师资的综合素质。学校创造良好环境,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待遇,鼓励人才创新,营造舒适、健康、协调的工作氛围。 四、以地方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学校采用类型多样、形式灵活的服务模式开展社会培训和技术研发服务,积极为厦门市培训服务外包人才,我校是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的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承办单位及培训单位、福建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授予的“福建省软件适用人才重点培训基地”、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商务局、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的首批厦门市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集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的“集美区公共实训基地”,多年来培训了大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技能鉴定,多次荣获省市“职业技能鉴定优秀单位”。学校积极开展科技拥军项目,为部队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开发实用软件等,受到部队等相关单位欢迎和赞誉。 五、对外交流的典范响应国家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及教育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学校依托地域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闽台交流合作,选择对口的国外高校和台湾高校、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合办专业、互派师生、合编教材、合作研发项目,引进高水平的师资、一流的实训设备、先进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资格认证,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学校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英国中央南开夏大学、台湾逢甲大学等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包括合作办学、学术交流、师生交流、合作研究、双校园学习等。六、校企合作的标兵 厦门市是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软件产业是厦门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软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企业迅速增多,而软件人才,尤其是软件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却严重匮乏。作为厦门市软件园三期的配套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秉承“立德树人,协动产业”的办学理念,邀请行业企业高管、技术技能专家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保证校企合作、产学合作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对接产业共建专业。学校与企业签订共建专业(方向)协议,共建课程,实行订单式培养,实现学生就业与岗位无缝对接。学校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邀请行业企业高工高管与本校教授一起负责专业建设和专业教研室工作。学校还邀请行业企业的高工高管与本校教师共同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规划,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度,聘请合作企业技术人员与本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项目实训和顶岗实习。融合产业共同发展。与企业共建职业培训基地,面向企业和社会培训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引入企业共建科研中心,共同申报科研课题。正与多家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校企双发共同发展。学校每年不断向产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很多人已成为业界精英。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将充分运用体制机制和国有企业厦门建发集团、联发集团的资源优势,坚持改革创新、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不断增强办学治校能力,努力将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 学校简介学校校训:博学于文、修身以德。学校精神:创新、拼搏、包容、开放。学校定位:亲行业、重开放、创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定位: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大学。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创造条件发展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新福建发展需要的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学科建设定位:做强做优经管法学科,做优做特新工科,引领带动相关学科,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体系。专业发展定位:对接新兴经济法律服务、绿色智能工程应用、现代社会治理3大领域,做强经管法专业,做优理工专业,做特艺文专业。服务面向定位:面向福建多区叠加开放型经济带、面向中小型企事业单位、面向城乡基层。办学特色定位:经管法优势学科和特色新兴工科等学科互交互融,政校企会等开放办学主体共育共享。 福建江夏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7年,由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于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学校校园规划面积1388.4亩,主校区坐落在福州地区大学城新校区,校区建设得到世纪金源集团的捐助。“十三五”以来,学校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先后获得全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5A级平安校园、平安单位、文明校园、五一劳动奖状、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荣誉称号。进入“十四五”,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加快推进福州地区大学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把学校纳入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计划。学校现有13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开设44个本科专业,涵盖22个一级学科和经、管、法、文、理、工、艺等7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1.5万人,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现有专任教师总数822人,高级职称389人、占比47.32%,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736人、占比89.53%,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61.1%,省级教学科研团队6个,各类高层次拔尖人才43人次,全国优秀教师2人,获省级表彰17人次。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金融、会计、法律、土木水利、会计、集成电路工程、教育管理等6个专业学位点硕士研究生。获得省级应用型学科4个、重点学科4个、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培育)1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应用型专业群6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6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获批国家级、省级课程92门。获得省级优秀特色教材5本、省级教改项目58项、省级新工科项目2项和新文科项目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9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项目16个。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率先设立了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数字经济产业学院、财富管理产业学院、资产评估与财务服务行业学院、联发物业产业学院、议和劳动人事产业学院、金山软件产业学院等7个产业(行业)学院。现有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实践教学基地、“互联网+管理”培训机构教育实践基地、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培育基地(跨境电商产创融合教育建设实践基地)、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等8个。学校深入推进科研创新服务发展,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拥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社科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高校特色新型智库、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服务平台、高校重点实验室、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21个,拥有省级学会和研究会5个。学校与省委省政府信访局、司法厅、农信联社、知识产权局、民盟福建分别共建信访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院、司法行政工作研究基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研究院、知识产权法律与实务研究院、乡村文化研究院。多项成果被《成果要报》《八闽快讯》刊发,获省领导批示及中共中央办公厅、省厅局采纳。学校主管、主办《福建江夏学院学报》《海峡法学》等中文学术CN期刊。学校持续扩大开放办学,全面推进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一流大学的合作交流。在国际合作方面,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白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22所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与CIMA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入英国高等教育文凭SQA-(HND)AD项目。2019年获批招聘外籍教师和招收国际学生资格。2020年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举办动画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系我省首个艺术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与英国、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合作大学开设线上优质教学课程项目。在台港澳合作方面,与中国台湾地区东海大学、中原大学、万能科技大学等高校实施闽台联合培养人才“3+1”“4+0”项目。成立了“福建江夏学院与中原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授牌在学校设立“海峡两岸金融教育培训基地”。2020年获批台港澳学生招生资格。2021年,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教育融合发展,引进中国台湾空中英语项目;文化交流营项目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并予资金支持。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2021年,学校胜利召开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至二〇三五年的“两步走”发展目标,制定实施了“1357”方略,正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区域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奋勇前进。
  •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福州市鼓楼区
    学校简介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溯源于1881年创建的“英华书院”(俗称“英华斋”),迄今已有141年的办学历史,在学院百余年的教育史上,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在辛亥革命时期有着重要社会影响的前国民主席林森、爱国华侨黄乃裳等一批杰出人才出自英华,为中国革命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共福州地委第一任书记方尔灏等40位革命烈士也来自英华,而当代“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动力学家沈元、数学家陈景润、工程地质水文环境专家卢耀如等16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以及社会科学界泰斗陈岱孙、王铁崖、高放等一大批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也都在英华求学,英华盛名享誉八阙,为现代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英华被誉为是福州的“教育名片”。学院校区占地约240亩,规划建设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坐落于福建省会福州后花园—闽侯荆溪, 闽侯荆溪背靠鼓楼区,紧邻福州软件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高速路、三环路、地铁5号线、公交33路、38路直达市区,交通便捷。校内教学、实训、体育运动场所、师生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教学、生活和工作条件良好。学院现设有教育与外语系、医疗护理系、信息技术系、艺术建筑系、经济管理系、思政课教研部和公共基础部等教学单位,拥有一支知识渊博,实践出众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一支经验丰富、理念创新的“学者型”管理团队。学院专业门类齐全,前景远大。主要招生的专业有教育类、医药卫生类、计算机类、土木工程类、美术与设计类、旅游服务类、财经管理类、商贸管理类、体育类等专业。优势专业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护理、助产、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漫制作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建筑室内设计、艺术设计、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等。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和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使命,秉承“尔乃世之光”校训,实施“品牌办学”战略,确立“技高品端”人才培养目标,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打通学生就业创业渠道。目前,学院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中软国际、福光集团、福建八闽学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100多家企业紧密合作,成立产业学院,并与多家大型企业合作开展“培养订单班”及“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每年举办大型校园供需见面会,提供岗位1000余个,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名列前茅。同时,我院为优秀学生搭建专升本平台,且专升本上线率高。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
1.748233s